苏教版 四 年级 上 册 科 学 学科教案
单元: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课题:9《弹力》 课时: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二课,将《弹力》放在第二课的原因是: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而小学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就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弹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制成的,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学习力的一个技术基础,所以放在前面。本课从认识弹性开始,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撤去外力后物体恢复原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弹力的存在。活动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弹簧拉伸长度随着拉力的增加有规律地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活动三紧承活动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活动四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力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有所了解,也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
学情分析
就知识维度而言,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他们身边就有许多弹性材料和玩具,但却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弹性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比如:皮球有弹性,弹簧有弹性……对于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
就探究技能而言,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学习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他们对概念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开展相关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发现规律的过程,还有一定的难度。
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乐于合作交流,善于把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科学探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
3.科学态度: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弹力的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物体的弹性与弹力,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研究弹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认识弹性和弹力:弹跳精灵小玩具、橡皮筋、钢尺、海绵、握力器、拉力器。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弹簧、钩码、带有专用挂钩有刻度的底板。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文具、鞋、水杯等。做弹力玩具:硬币、教师制作的纸杯小火箭、学生自备制作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建议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弹性,体验弹力
1.老师给每位同学带了一个小玩具,它叫弹跳精灵。(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玩具拼装包)这个玩具需要同学们自己组装,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组装,教师巡视)组装好了可以玩一玩。
2.谁来说说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根据的是什么原理?
(玩具说明:这是一个弹簧小人儿。因为弹簧有弹性,按下小人儿的头,弹簧就缩短了,松开小人的头,弹簧恢复原状,在弹力的作用下,小人儿就弹起来了。)
3.弹力和弹性是一回事儿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弹力》,首先就来区分什么是弹力,什么是弹性。(板书:9、弹力 弹性 )
【意图解析】先让学生玩一个弹力玩具进行新课导入,引发兴趣、揭示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对玩具原理的阐释了解学生对“弹性”和“弹力”认知的前概念。
4.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课件展示)比如从白雪、白纸、白马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到“白”的概念。
刚刚同学们都说弹簧有弹性,你还能想到哪些有弹性的物体呢?(橡皮筋、皮球、海绵、气球、钢尺……)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弹性的物体,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试着概括出“弹性”的概念吧!
5.(发给每组一份材料)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有弹性呢?轮流玩一玩,说说你的发现。教师启发:这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去掉外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物体具有的这样的性质叫弹性。
6.归纳发现,建立“弹性”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7.我们以前感知过推力和拉力,在刚刚的活动中你感受到弹力了吗?
(学生可能描述出被皮筋、钢尺等弹疼了,手指被弹簧弹开等这样的体验。)
8.为了让同学们的体验更明显,我们来玩握力器和拉力器,(给每组下发一个握力器和一个拉力器)轮流玩一玩,感受一下快坚持不住时手的感觉。
(感觉有一种力在与手的力量对抗,我们的手没力气了,握力器和拉力器就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9.现在让我们再次拿起桌面上这些具有弹性的物体,对它们施加外力使它形状改变,再慢慢松开手,体会你手上的感觉。教师启发: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呢?
10.小结:物体受到外力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种力拼命想把自己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称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
11.(课件出示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现在你们能区分弹性和弹力了吗?简单点说,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会产生弹力。(板书)
12.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物体的弹性,利用弹力可以做许多事儿,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蹦床、弓箭、自行车减震座等的动画)
【意图解析】利用学生对弹性认知的前概念出示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观察归纳以及教师的点拨和对语言的规范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再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应用结合,巩固、强化对概念的认识。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1.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做过的这个关于“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吗?(课件出示图片)当时我们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还记得吗?(拉力越大,橡皮筋伸出长度越长。)
2.今天这节课我们改良了实验器材,把橡皮筋换成了弹簧,底板换成了带有刻度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先演示第一个弹簧上不挂钩码,在第二个弹簧上挂1个钩码。提问:这是弹簧挂上一个钩码后的长度,那什么是弹簧的拉伸长度?(第二个弹簧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就是弹簧的拉伸长度。)
4.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都会增加,那么增加的长度会有规律吗?这就是我们本次实验重点研究的问题。
5.分发实验器材(每组只发6个钩码)记录单。使学生明确实验分工和步骤开始首轮实验。首先记录下挂1个钩码后弹簧的拉伸长度,接着在第三、第四根弹簧上分别挂2个、3个钩码,测量并记录弹簧的拉伸长度。
6.让学生根据取得的数据预测挂4个、5个钩码时弹簧的拉伸长度,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每组再下发9个钩码)最后将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连线,从而发现规律。(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
7.推测一下,挂6 个、7个钩码时,弹簧拉伸长度会是多少?如果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会怎样?(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意图解析】调动学生以往的实验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推理和总结自主探究科学规律,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学习使用测力计
1.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板书)
2.出示弹簧测力计模型介绍其构造。教会学生正确读数,除了知道量程,还需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示多少牛。
3.指导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③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4.使用测力计进行测力练习。小组内准备如文具袋、带环扣的杯子、衣物、书包等物品,先让学生预估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量程。先测一测提起一些物体所需的力,之后可以测一测拖动一个物体所需的力,为以后学习摩擦力做准备,
【意图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放在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之后,正是理论的实际应用。小学阶段用到的定量测量工具不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科学技能。
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变身“玩具设计师”,每个人都要设计制作一个弹力玩具。请同学们课后积极准备,画出图纸、收集材料、准备工具。老师期待你们与众不同的创意!
【意图解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弹力玩具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设计和修改方案,准备材料。充分的准备会激发学生更多更好的创意,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第二课时
做弹硬币实验
1. 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
2. 在制作弹力玩具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教师演示弹硬币,学生分组尝试。)
3.思考:为什么中间硬币没有动而右边硬币会被弹出去?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你们看到硬币形状改变了吗?
4.小结:这是由于中间的硬币受到外力后瞬间形变产生的弹力使右币弹了出去,这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形变。许多较硬的物体我们需要高精度的科学仪器才能测出来,其实,任何物体受到外力时都会产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是微小的,无形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件出示小结:一切物体都有弹性,只是有些物体的弹性不明显而已。
【意图解析】让学生在玩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认识到生活中还有不易察觉的弹性现象。
做一个弹力玩具
1.老师课前也制作了一个弹力小玩具,(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纸杯小火箭,让学生玩一玩)指名学生谈谈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创意。
2.制作过程中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用剪刀等工具要注意安全,制作完成后,我们要在全班对你的作品在造型设计、结实程度、功能设计、同伴好感度等方面进行点评。(出示评价表)各位玩具设计师开始你们的创作吧!
3.学生动手制作。
4.组内试玩,互评。各组选派优秀作品班级总评。
【意图解析】制作玩具的过程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科学思维的参与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点评的过程中阐述原理、寻找优缺点、互相鼓励获得成就感及有益的经验教训,促进提高。
总结收获,激励创新
1.今天这节课,我们人人都体验了一把玩具设计师的工作,除了收获了快乐,你还有那些收获?有没有同学长大了想成为真正的玩具设计师的?
2.我们做各行各业的工作都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例如要成为一名玩具设计师就需要学习包括美术设计、电子、机械制造等多方面的知识,不管同学们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只有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帮助你实现理想,同学们,加油!
【意图解析】激励性的语言作为结束语,激发学生向上发展的内驱力。
板书设计
9、弹力
物体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