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 《太平天国运动》 年级 八年级
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分析出太平天国爆发的背景;说出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国号,永安建制封王等内容。
过程方法 能够分析出《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行的原因;能够简述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取得的成果。
情感态度 分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影响、失败原因。
教学重点 分析出《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行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影响、失败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鸦片战争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问题1:简要归纳答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国号。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时间:1851年1月11日
地点:广西金田村
领导人:洪秀全
国号:太平天国
问题2:回答永安建制的内容。
生: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二、定都天京
问题3:阅读课本 “定都天京”正文第一段及观察教材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简述定都天京的进程,并说出其时间、标志?
问题4:阅读课文和材料,简要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这种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所以难以实现。
问题5:阅读教材及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回答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简要说一下进程,分析归纳其影响。
时间:1853年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三、天京陷落
问题6:阅读教材,回答天京事变背景、时间、进程、影响。
时间:1856年。
过程: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之后,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可想而知,洪秀全决不允许有人威胁他的地位。结果杨秀清被杀。不久,韦昌辉也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结果: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问题7:洪秀全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收到的效果如何?阅读教材,回答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结果。
问题8:太平天国运动就这样失败了,他对清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呢,又为什么会失败呢?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影响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
学生梳理后回答。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探讨后回答。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系统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全景,结合形势图让学生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教材内容中没有《资政新篇》的内容,补充此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资政新篇》未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主要知识点。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