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06: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课题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实践活动,凸显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而这一时期革命组织与革命思想的确立,也为辛亥革命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概括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及其内容、结果,归纳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纲领、刊物、性质、作用;记住三民主义的内容及理解其内涵。
过程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习孙中山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记住三民主义的内容及理解其内涵。
教学难点 记住三民主义的内容及理解其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每年的“五一”、“十一”节前后,孙中山画像总会亮相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把孙中山的画像摆放到天安门广场让人们瞻仰呢,他有什么历史功绩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历史伟人——孙中山。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孙中山早年法人革命活动
问题1:概括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及其内容、结果。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早年从医,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1、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
时间: 1894年
内容: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
结果: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成立兴中会
3、发动武装起义
时间:1895年10月
结果: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问题2:归纳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有哪些?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过渡:这一时期,随着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成立的华兴会和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成立的光复会。这些团体组织了一系列革命话动,但这些革命斗争先后失败,革命派认识到必须成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来领导革命。
问题3:列表格归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纲领、刊物、性质、作用?
问题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
学生梳理后回答。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探讨后回答。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表格形式展现知识点,清晰明了,易于学习掌握。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