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06: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课题 《中华民国的创建》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腐朽清王朝的统治。紧接着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威胁,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从革命内部发动进攻,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等因素,致使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虽有未完成的任务,但是革命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进步人士。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过程方法 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
情感态度 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教学难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问题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时间、地点、标志、影响。
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领导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
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问题2:阅读课本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内容,观看视频: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回答:
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发布了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问题3: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
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问题4: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
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自身条件: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什么,并归纳其内容。
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②各民族一律平等;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
问题6: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体现了什么性质、意义?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问题7:【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人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临时约法》上规定的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权利为进步知识分子进行先进思想传播创造了条件,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为后期新文化运动提供条件。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
学生梳理后回答。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强化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