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号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了解与奥运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受体验奥林匹克精神。
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授法、欣赏法等认识了解乐曲,通过演示法、练习法等体验管弦乐队乐器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欣赏了解乐曲《奥林匹克号角》
认识并简单了解西洋管弦乐队
学习三部曲式
教学意图:《奥林匹克号角》选自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奥运之声》。本单元主要介绍体育音乐文化,学习奥运精神。本节课通过欣赏《奥林匹克号角》,围绕单元主题的同时,联系西洋管弦乐的相关知识欣赏作品,旨在学生能够捕捉主题,关注音乐与旋律走向,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
教学难点:
在欣赏乐曲同时,能够听出主奏乐器所属的乐器组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材、钢琴、教参等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许海峰视频。
【设计意图】: 许海峰在1984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获得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而《奥林匹克号角》是该届奥运会主题曲,借二者的关联引出新课。
2、简介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以及乐曲:
约翰·威廉姆斯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曾获得5次奥斯卡、18次格莱美奖、3次金球奖、1项英国学院奖以及39次奥斯卡奖提名。他曾为90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如《侏罗纪公园》、《小鬼当家》、《星球大战》三部曲等。曾经为1984、1988、1996、2000年这四届奥运会谱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5月,约翰·威廉姆斯获得由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奖”。
这是由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而创作的一首辉煌的管弦乐曲,并由其亲自指挥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完成。这首乐曲以其辉煌的气势成为奥林匹克音乐史上的代表作。乐曲完美地把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表达出来,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与真情,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3、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
(1)介绍西洋管弦乐队:
播放微课视频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为新课中乐器组音色听辨做好铺垫。
(2)第一部分:A
① 聆听第一部分完整音频:
聆听结束将听到的主奏乐器所属的乐器组卡片举起。(铜管乐器,卡片由老师提前准备并发给每位学生)
分析:小号反复奏出引子,跳跃式的旋律、疏密相间的节奏,加上高亢嘹亮的铜管乐,如同吹响开幕式号角,勾勒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② 第二次聆听,并尝试哼唱主题旋律。(PPT出示简谱)
③ 第三次聆听,分析主题旋律出现几次。聆听过程中,重复出现主题旋律时同学们可以举手示意。
(3)第二部分:B
① 片段一:
聆听音频,结束时将听到的主奏乐器所属的乐器组卡片举起(弦乐器)
分析:舒展、流畅的音乐由弦乐组奏出,时不时出现第一部分号角式主题旋律。与第一段相比,哪些改变?(PPT对比表格,速度变慢,力度变弱,旋律更加流畅、舒展,节奏宽疏)
② 第二次聆听,弦乐组旋律做拉小提的动作,出现号角旋律时做出吹号角的动作,共出现2次。
③ 片段二:
聆听音频,结束时将听到的主奏乐器所属的乐器组卡片举起(铜管乐器)
分析:长号、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先后出现,与弦乐器相互配合,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人类最崇高精神的对话:和平与竞争。
(4)第三部分:A’
① 聆听衔接到第三部分的过渡段,小军鼓、大鼓大擦等打击乐。
分析:营造出激动人心的音乐氛围,承上启下。
② 聆听第三部分完整音频:
分析:听到第几部分的旋律再现?变化重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旋律叠加,情绪更加激扬,整个乐曲被推向最高潮,号召人民以满腔激情投入奥林匹克运动中,描绘出一幅胜利者向着朝阳仰天长歌的画卷,堪称世间最振奋、最嘹亮的音符。
(5)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分段欣赏并分析《奥林匹克号角》,感受西洋管弦乐队的魅力,并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奥林匹克精神。
4、课堂拓展
学生伴随着《Hand in Hand》音乐画出与奥运相关的图,最后展示。
5、总结:
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年刚刚在里约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07个代表团,无论输赢,奥运健儿们都是国人的骄傲。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学习奥运健儿们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大家都知道,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精神,而支撑和造就奥运精神的是“自信、自强、自尊”,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够使用老师提前发的西洋管弦乐器组图片做出每个环节中的乐器组别识别,通过乐段的分析,基本感受到音乐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
本节课不足处:
老师没有及时回答学生在课前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下课后才做出回答:奥运之父(顾拜旦)。
由于教师的头发多次触碰到白板,导致音乐播放中断,课堂时间不够,最后的听音乐作画环节只能作罢。
每个乐段分析过细,可以精简些,腾出时间拓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