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素养卷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素养卷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08 20: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卷(第二章)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人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的高空勇敢地跳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中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鲍姆加特纳勇敢地跳下时,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鲍姆加特纳在降落过程中,气温(  )
A.逐渐降低 B.先升高再降低
C.逐渐升高 D.先降低再升高
3.鲍姆加特纳配备特制宇航服的原因是(  )
A.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大
B.对流层中天气变化剧烈
C.39千米处的大气层氧气含量少
D.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温
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下图示意民航客机飞行时留下的“尾巴”。据此完成4~6题。
4.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作用强
B.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行燃料
C.大气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臭氧含量高,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5.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留下的飞机尾迹是(  )
A.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把天空的云划成了条痕状
C.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
D.飞机在飞行时为了美观有意排出的烟雾
6.影响民航客机尾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  )
A.温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B.温度、湿度和透明度
C.湿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D.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读图回答7~9题。
7.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 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海拔相当
C.距海远近相同 D.大气透明度相近
8.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⑤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9.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
A.地面辐射弱 B.太阳辐射强
C.大气反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1.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绿洲风”。下图示意“绿洲风”的运动。据此完成12~14题。
12.关于图中风向出现的时间及近地面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绿洲近地面为高压
B.白天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C.晚上绿洲近地面为高压
D.晚上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13.根据沙漠和绿洲间局地环流过程,推断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当地地方时的(  )
A.0~4时 B.6~10时
C.14~18时 D.20~次日2时
14.“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
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
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玻璃温室生产蔬菜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日温差较小
C.热量不足 D.年温差较小
16.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大大气逆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太阳辐射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下图为兰州市2018年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D.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18.能有效缓解该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提高建筑物的高度 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D.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19~21题。
19.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  )
A.大气的保温作用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温室效应
20.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  )
21.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
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 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喷洒香水改善气味 D.在冰箱中冷却洋葱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如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  )
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等压线的数值L1>L2
D.F1是使风向发生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23.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25.当N>P点的气压值时,那么N点近地面的风向接近(  )
A.偏北风或北风 B.偏南风或南风
C.偏东风或东风 D.偏西风或西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图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数字①代表的箭头含义是________;④代表的箭头含义是________,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热源是________(填序号)。(6分)
(2)从数量上看,②小于①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2分)
(3)图中与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相符的是(2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4)阴雨天气比晴朗的天气气温日较差________(大/小),根据大气热力作用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某同学在研究冬季供暖时发现了一种“被动式节能房屋”, 该房屋不需要主动加热,基本可以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使房屋本身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被动式房屋冬季“制热”模式示意图。
(1)在图中气流①、②、③处添加箭头,完成室内气流运动状况。 (3分)
(2)下图中,能说明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热量的是________图,简述判断依据。(5分)
(3)如想更好地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増温,房屋还可以进行什么设计?(4分)
28.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甲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4分)
(2)在乙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2分)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和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若此时为夜晚的海滨地区,则此时近地面吹陆风。试解释其形成过程。(4分)
29.读甲图“气压场中风的形成示意图”和乙图“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甲图中a、b、c、d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________,图示气压场在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2分)
(2)乙图中A、B、C、D四地的风向画法正确的是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2分)
(3)乙图中A、C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2分)
(4)乙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处,其原因是________。(5分)
单元素养卷(第二章)
1~3.解析:第1题,鲍姆加特纳从39千米的高空跳下,读图可知图中12~55千米为平流层,故鲍姆加特纳勇敢跳下时,位于平流层。故选B。第2题,根据对流层、平流层气温变化及鲍姆加特纳的降落过程可知,气温是先降低再升高,D正确。故选D。第3题,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很少,A错误;对流层中天气复杂多变,不是变化剧烈,B错误;39千米处的大气层氧气含量少,故配备特制宇航服,C正确;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温与配备特制宇航服无关,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D 3.C
4~6.解析:第4题,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型客机飞行一般在平流层,海拔高,氧气含量低,空气平流作用强,A错误;平流层下冷上热,平流为主,节省飞行燃料,B错误,C正确;客机选择平流层飞行的主要原因是透明度高,大气结构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不是为了利用臭氧,臭氧层在平流层中上部,客机飞行高度一般达不到臭氧层高度,D错误。故选C。第5题,飞机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呈现云状,A正确,故选A。第6题,民航客机尾迹云为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雾状痕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温度适宜,水蒸气易凝结,湿度较小,天空晴朗,尾迹较明显,大气稳定,形成的云雾不易被吹散,停留时间长,D正确。故选D。
答案:4.C 5.A 6.D
7~9.解析:第7题,图示箭头①⑤都是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若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即两箭头所示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A正确;海拔相当,纬度不同,大气上界的太阳高度不可能相同,B错误;距海远近相同、大气透明度相近与甲乙两地的大气上界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相同无关,C、D错误。故选A。第8题,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接受了地面辐射②⑦增温后再通过热传导作用,向高空大气传送热量,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越远离地面温度越低。故选B。第9题,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易形成霜冻,D正确;夜晚无太阳辐射,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A、B错误;大气的反射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反射,C错误。故选D。
答案:7.A 8.B 9.D
10~11.解析:第10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故选A。 第11题,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误;夏季热量充足,不用增加地温,D错误。故选C。
答案:10.A 11.C
12~14.解析:第12题,由于绿洲比沙漠的热容量大,白天绿洲升温慢,沙漠升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低,绿洲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沙漠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与图中风向相同,A正确,B错误;夜晚绿洲降温慢,沙漠降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绿洲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沙漠则形成高气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与图中风向不符合,C、D错误。故选A。第13题,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上升越强烈,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同时沙漠与绿洲气温差异越大,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风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沙尘暴。白天,沙漠升温快,绿洲升温慢,沙漠一般午后2点气温达到最高值,此时也是沙漠和绿洲间气温差异最大之时,水平风力大,沙漠上升气流强,则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此时以后,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第14题,“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气流比较湿润,能够增加绿洲周围地区空气湿度,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A正确;“绿洲风”是把绿洲地区的水汽输送到绿洲周围地区,不会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B错误;“绿洲风”带来的水汽可能利于沙漠植被的生长,但不一定会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C错误;“绿洲风”影响的范围有限,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答案:12.A 13.C 14.A
15~16.解析:第15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B正确,C错误;而由于塑料大棚的遮挡,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比自然状态下的较弱,A错误;大棚内的年较差大小对蔬菜的质量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第16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尽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散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地面辐射的强度由地面温度决定,该措施是在晚上,晚上无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强弱没影响,A正确。故选A。
答案:15.B 16.A
17~18.解析:第17题,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D正确。故选D。第18题,建筑物高大稠密阻止了气流的交换,因此市区气温高于城郊,提高建筑物的高度不可取,A错误;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路面硬化等导致城市内部比热容变小,升温快,增加市区道路密度,路面硬化面积变大,B错误;扩大中心城区面积,硬化面积变大,C错误;可以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来调节城市气温,D正确。故选D。
答案:17.D 18.D
19~21.解析:第19题,在砧板的两侧点燃蜡烛,两侧气温升高,空气受热上升,洋葱处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有利于洋葱刺激气味扩散。此生活技巧体现的地理原理是大气的热力环流,B正确。故选B。第20题,蜡烛处气温高,气流上升,洋葱处气温低,气流下沉,从而形成热力环流,D图符合。故选D。第21题,在冰箱中冷却洋葱,则洋葱处气温低于周围地区,洋葱处气流下沉,周围气流上升,形成热力环流,加快洋葱气味扩散。故选D。
答案:19.B 20.D 21.D
22~23.解析:第22题,读图可知,F1与等压线垂直,故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V为风向,是向左偏转形成的,故该气压场位于南半球,A错误;F2与风向V相反,是使风力减弱的地面摩擦力,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等压线的数值L1>L2,C正确;F3为总是与风向相垂直的地转偏向力,D错误。故选C。第23题,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选A。
答案:22.C 23.A
24~25.解析:第24题,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Q地等压线最密集,故Q地风力最强。故选D。第25题,首先过N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致指向东南方向,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偏北风或北风。故选A。
答案:24.D 25.A
26.解析:第(1)题,图中数字①代表的箭头由宇宙空间指向大气上界,表示的含义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④代表的箭头表示源于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含义是大气逆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主要是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主要直接热源是③箭头表示的地面辐射。第(2)题,从数量上看,②是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之后的太阳辐射,小于①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第(3)题,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是人工制造烟雾,增强大气的逆辐射强度,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图中与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相符的是④,增强大气逆辐射,故选D。第(4)题,阴雨天气云层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比晴天强,夜晚温度较高,故阴雨天气比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③
(2)削弱作用 (3)D
(4)小 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晴朗天气,夜晚大气保温效应大于晴朗天气
27.解析:第(1)题,储热墙体储存热量,温度高,气流应该上升,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可知“被动式节能房屋”内的①箭头应当是水平向右的,②处的箭头应当是垂直向下的,③处的箭头应当是水平向左的,具体如答案中所示。第(2)题,读图可知,A能说明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的热量。理由:A图中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贮热墙体发射的电磁波为长波辐射;而房屋的玻璃对长波辐射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玻璃吸热升温后返还给屋内的热量较多。第(3)题,如想更好地利用太阳辐射能给屋内进行增温的话,可以增加向阳面的受光面积,得到更多太阳辐射,还可以加装双层玻璃墙,增加保温效果。
答案:(1)绘图见下图。
(2)A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贮热墙体发射的电磁波为长波辐射;玻璃对长波辐射有阻挡作用,返回墙体的热量多。
(3)增加向阳面受光面积;加装双层玻璃等。
28.解析:第(1)题,甲图中①~⑤点气压排序为④>①=②=③>⑤,故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第(2)题,等压面向高处弯曲形成同一水平面的高压,等压面向低处弯曲形成同一水平面的低压,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读乙图可知,A地上空等压面向低处弯曲,A地上空形成低气压,则A地为下沉气流,同理B地为上升气流,形成的环流呈逆时针。第(3)题,城区温度总是高于郊区,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B。第(4)题,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存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处为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海洋上空为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吹的是陆风。
答案:(1)④ ⑤ (2)画图略。呈逆时针。
(3)B B处为上升气流,说明温度较高,应该为城区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近地面陆地温度低,气流下沉,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陆地气压高于海洋,使近地面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
29.解析:第(1)题,读甲图可知,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c表示风向,a为地转偏向力,b为摩擦力。风向c是向右偏转形成的,故甲图所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第(2)题,由乙图为“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A处风向是向左偏转形成的,A错误;B、D风向从低压吹向高压,B、D错误;C处气流由高压向低压运动,且是向右偏转形成的,C正确;第(3)题,C地等压线比A地更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故C地风力更小。第(4)题,①处为近地面低压,该处气流上升,对应阴雨天气;②处为近地面高压,该处气流下沉,对应晴朗天气。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气温低,故晴天气温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1)a 北
(2)C 风由高压流向低压(或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
(3)C 等压线更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更弱
(4)② 该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