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08: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时教案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审批: 学校 .
课题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型 新授 周次
序号
教学目标 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生产不了需要进口,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旧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怎样产生发展的?中国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教师解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

4.教师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6.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提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7.展示图片:展示《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8.教师提问:结合上述图片,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总体发展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9.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2.教师引导: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提示: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3.教师过渡: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剪发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易服饰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改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习洋俗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流行,时装,烫发流行
5.展示图片:展示《中山装》《旗袍》图片。

6.教师讲述:中山装和旗袍是民国时期主要服装,人们穿着中山装尽显男人本色,身穿旗袍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尽情体现,在绚丽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出现下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A.洋务派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2.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  )
①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 ②法律制度已经非常完备 ③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④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棉纺织业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1)张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大生纱厂的?他提出了什么口号?反映了张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和资本家兴办厂矿4万余家,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的总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
1.C 2.D
3.(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兴办实业,以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或兴办实业);张謇具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
(2)原因:(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实业家的努力。
(3)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4)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