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
A.生产能源
B.生活能源
C.光、热资源
D.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2.下列发电方式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有( )
①燃煤发电 ②秸秆发电 ③水力发电 ④风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许多地理现象和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
①清洁 ②循环利用 ③可再生 ④分散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火山爆发 ②大气环流 ③水循环 ④板块运动
⑤天然气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5.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7.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长
B.地势
C.天气
D.纬度
下图为宁夏太阳能分布示意图(单位:MJ/m2·a)。读图,回答8~9题。
8.宁夏太阳能分布特点是( )
A.北部多于南部
B.东部多于西部
C.从南向北递增
D.中部多、四周少
9.宁夏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
B.纬度
C.降水
D.植被
知识点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
28
年),三月已末,日出黄,
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太阳的大气层
E、F、G
分别代表( )
A.色球、光球、日冕
B.光球、色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日冕、色球
11.“黑气”在图中出现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
A.干扰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B.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美丽的极光现象
D.许多地方的气候异常,如降水增多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如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①
层
B.②层
C.③
层
D.内部
14.
“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全球气温上升
C.国内固定电话通话中断
D.产生“磁暴”现象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一、选择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家族成员之一。地球上风云变幻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形成及演化,均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
A.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B.太阳活动和大气辐射
C.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D.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2.某校天文小组进行天文观测时,观测到太阳大气层上出现暗黑色斑点,暗黑色斑点是指( )
A.光球层的黑子
B.色球层的耀斑
C.光球层的耀斑
D.日冕层的太阳风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北京时间2015年5月6日7点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中断。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时地球上降雨会增多
B.耀斑出现在光球层中
C.耀斑爆发时赤道附近能看见极光
D.无线电中断是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电离层
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耀斑爆发
B.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C.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当前世界最主要能源
如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6.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日照时数
C.天气状况
D.植被覆盖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
A.北京郊区
B.青藏高原
C.赤道地区
D.极圈附近
8.为了取得拍摄的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A.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
9.读中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中国太阳辐射的总体分布规律及导致这样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2)图中所示区域太阳辐射贫乏区是________(地形区),该地形区太阳辐射总量少的原因有哪些?
(3)现如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了生活日常,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及所学知识分析贵州省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条件有哪些?太阳能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真实情境—学术情境)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右图为我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察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9.11 11:35观察地点:学校天文台使用设备:折反式光学望远镜
1.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风层
2.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黑子的周期约是11年
C.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差异性
D.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区域
3.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⑥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 )
A.风沙天气多
B.白昼时间短
C.阴雨天气少
D.正午太阳高度小
5.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植被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并分析在该等值线内的区域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依靠太阳辐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动物依靠植物生存,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C正确。故选C。
答案:C
2.解析:煤、秸秆固定了太阳辐射能,其发电是太阳辐射能的释放;有了太阳辐射,水才能流动,风才能够吹,故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故选D。
答案:D
3~4.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是清洁、可再生,但分布分散,不稳定,也不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①③正确,C正确。故选C。第4题,火山爆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板块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①④错误;大气环流、水循环、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相关,②③⑤正确。故选B。
答案:3.C 4.B
5.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①正确;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②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核反应,而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④错误。故选C。
答案:C
6~7.解析:第6题,我国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降水量减少,日照时间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所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故选C。第7题,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b地位于四川盆地,由于云雨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故a区域较b区域太阳辐射总量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故选B。
答案:6.C 7.B
8~9.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太阳能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宁夏太阳能资源北部多于南部。故选A。第9题,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再加上重重山脉阻挡,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小,晴天多,降水少,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故选C。
答案:8.A 9.C
10~12.解析:第10题,太阳大气自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图中太阳的大气层
E、F、G
分别代表光球、色球、日冕,B正确。故选B。第11题,“黑气”指的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图中①位于光球层,A正确。故选A。第12题,太阳活动能够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不影响有线通信,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10.B 11.A 12.A
13~14.解析:第13题,耀斑现象发生在色球层,图中②表示色球层,B正确。故选B。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闪焰”指的是太阳耀斑大爆炸,耀斑爆发能够形成磁暴现象,D正确;能够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不影响固定电话通话,C错误;极光现象与日冕层的太阳风有关,A错误;全球气温上升与温室效应有关,与耀斑爆发无关,B错误。故选D。
答案:13.B 14.D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解析:第1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D正确。
故选D。第2题,太阳大气层上的暗黑色斑点指的是光球层的黑子,A正确。故选A。
答案:1.D 2.A
3~4.解析:第3题,太阳活动发生时,地球上不是所有地点降雨都增多,A错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错误;较高纬度才能看到极光现象,赤道附近不能看到极光,C错误;太阳活动能够扰乱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正确。故选D。第4题,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误;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正确;当前最主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高,D错误。故选C。
答案:3.D 4.C
5~6.解析:第5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日照时数等,读图可知,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之间没有体现出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A、B错误;拉萨5月日照时数较高,但10月份日照时数最高,拉萨日照时数不是春季最高而是秋季最高,C错误;读图可知,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D正确。故选D。第6题,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拉萨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而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拉萨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弱,A正确;8月份比1月份日照时数小,而8月份太阳辐射强,B错误;8月份降水较多,1月降水较少,故8月日照时数小于1月,但8月太阳辐射较强,故天气状况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8月份植被覆盖率高,对地面遮蔽作用强,获得的太阳辐射应较少,但8月份太阳辐射强,D错误。故选A。
答案:5.D 6.A
7~8.解析:第7题,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微弱发光现象。北京郊区、青藏高原、赤道地区等地纬度较低,没有极光现象,A、B、C错误;
极圈附近可以看到极光,D正确。故选D。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因而要取得最佳拍摄效果,应该提前查询耀斑活动周期,而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大行星位置与极光发生无关。故选B。
答案:7.D 8.B
9.解析:第(1)题,读图可看出,我国太阳辐射的总体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加,影响因素主要是天气状况,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越少,太阳辐射越强。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贫乏区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第(3)题,贵州省所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开发带来的好处应该答太阳能的优点,清洁无污染,能源充足,可减少煤炭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1)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纬度(太阳高度角),云层厚度(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四川盆地 降水多,多山地,水汽不易扩散;人类活动频繁,污染大,大气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开发条件: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好处:方便,减少对煤炭等的使用,清洁无污染,为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资源。
学科素养升级练
1~3.解析:第1题,观测到的是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A正确。故选A。第2题,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A正确;从数量众多到下一次数量众多,黑子的周期约是11年,B错误;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相关性,C错误;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由于温度较低,故显得暗一些,D错误。故选A。第3题,太阳活动可能引发磁暴现象,①正确;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电离层,从而使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②正确;钱塘江大潮为天体引潮力形成的,与日、地、月的位置有关,③错误;太阳活动可能引发极光现象,④正确;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与太阳活动无关,⑤⑥错误。故选D。
答案:1.A 2.A 3.D
4~5.解析:第4题,塔中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春季与秋季均降水少,日照时间相差不大,但春季多大风,且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风沙天气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使春季太阳直接辐射较少。故选A。第5题,塔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获得太阳直接辐射多;贵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阴雨天气,降水多,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少。故选B。
答案:4.A 5.B
6.解析:第(1)题,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相邻的两条等值线其数值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差距。图中显示a等值线与数值为50的等值线相邻,故a数值可以是40或50,由于该等值线内的区域太阳辐射量较小,故该线的数值应该选数值较小的40,即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在a等值线内的区域主要是我国的四川盆地,这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可从地形地势、天气状况、纬度等因素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从纬度、地势、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中找出两地不同的因素作答即可。第(3)题,可从我国能源需求量、太阳能的优点和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几个方面作答。
答案:(1)40'该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云雾较多;且受夏季风的影响,多阴雨天气,故日照时间较短,从而导致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
(2)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①我国能源需求量大;②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③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