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循环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环境中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完成1~2题。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
2.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海洋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径流输送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③
B.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主要是由③⑦构成的水循环
C.人工降水会改变①的时空分布
D.植树种草会造成⑤(下渗环节)的增加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5~6题。
5.夏季我国许多城市出现内涝,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③⑥⑧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⑨
6.关于水循环类型和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水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
B.三种类型的水循环共有的环节是⑥⑦
C.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⑤环节
D.城市透水砖的铺设会使④环节增加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7~8题。
7.“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②和④、⑤环节
C.水循环的①和⑥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8.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雨水的拦蓄和利用,这种做法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知识点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若图中数字⑤⑥⑦⑧⑨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五个环节,则数字⑤⑥⑦⑧依次表示( )
A.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
B.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C.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
10.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部分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11~12题。
11.城市中大面积铺设渗水砖后,图中水循环环节会明显减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水循环能( )
A.解决内陆缺水问题
B.增加全球水体总量
C.调节全球水热平衡
D.改变大气物质成分
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13~14题。
13.增加④环节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机井
B.修建水窖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14.水循环对地面环境的影响有( )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下图示意自然界的水循环。据此完成1~3题。
1.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环节来表示的是( )
A.b
B.e
C.f
D.d
2.“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关于“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少a
B.增加c
C.增加f
D.增加d
3.以下城市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是( )
A.兰州
B.乌鲁木齐
C.拉萨
D.杭州
2018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广东省受灾严重。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和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读图完成第4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山竹”参与了②
B.使水循环速度变慢
C.“山竹”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只有危害
D.台风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潮白河及其支流组成潮白河水系,该水系汇入海河而注入渤海。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苏庄以下进入平原,河谷开阔,易泛滥成灾。解放后,兴建密云和怀柔水库,控制山区洪水;并承担为北京市供水的任务。但近年来潮白河水源地水源减少,潮白河部分河段断流,地下水超采严重,且地下水质问题日益严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8题。
5.潮白河水系参与(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上大循环
6.潮白河属于水循环的环节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7.密云水库的修建,说明(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影响最大
B.可以增加环节②和③的水量
C.人类可以改变④的季节分配
D.科学技术可以调节⑤的流向
8.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进入平原河谷开阔,这说明( )
A.陆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B.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C.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状况
D.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生态
9.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下列现象中,具有图中②环节作用的是( )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D.高山冰川融化
(3)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当前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按水循环原理,可以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的措施是( )
A.拦蓄和利用雨水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铺设防渗膜
(5)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循环,简述该类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6)请为天津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两项的可行措施。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真实情境—学术情景)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是地球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植物蒸腾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④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
A.水处理
B.低压蒸馏
C.饮用水储存
D.营养液配制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4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坡面径流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
________;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其作用原理与_______________
(填水循环类型)类似。
(2)联系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从地形、气候、植被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简述有利于该环节水量增多的条件。
(3)分析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一节 水循环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解析:第1题,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正确。故选B。第2题,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输送,D正确。故选D。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图中①环节为蒸发,④环节为地表径流,⑤环节为下渗,⑦环节为湖水蒸发,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施加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这一环节,B正确。故选B。第4题,修建水库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是图中的④,A错误;海陆间大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应该是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B错误;人工降水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C错误;植树种草会造成⑤下渗的增加,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D正确。故选D。
答案:3.B 4.D
5~6.解析:第5题,夏季我国许多城市出现内涝,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降水过多,加上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地表径流汇集。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降水⑥、地表径流③和下渗④。故选C。第6题,三种水循环中,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A错误;三种类型的水循环共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而⑦为水汽输送,B错误;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地表径流③环节,C错误;城市渗水砖的铺设会使下渗④环节增加,D正确。故选D。
答案:5.C 6.D
7~8.解析:第7题,材料中云气西行,说明是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水泉东流,说明是水循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说明水资源是动态的,A错误;图中②代表水汽输送,④代表地表径流,⑤代表地下径流,B正确;①是海洋上的水汽蒸发,⑥是海洋上的降水,材料中没有提到,C错误;水汽西行,补充陆地上的水资源,水泉东流,汇入大海,体现了使陆地水资源得到更新,全球水量不均衡,材料中没有提到,D错误。故选B。第8题,材料中提到将雨水拦蓄、利用,将减少雨水落到地表,减小了地表径流,这种做法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径流,D正确。故选D。
答案:7.B 8.D
9~10.解析: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大气水,②为海洋水,③为地表水,④为地下水,所以⑤为蒸发,⑥为地表径流,⑦为降水,⑧为下渗。故D项正确。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主要联系了地球表面的各大圈层,并未联系地球内部各大圈层,④错误,①②③均是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9.D 10.A
11~12.解析:第11题,城市中大面积铺设渗水砖后,图中水循环环节会明显减少的是③地表径流,C正确。故选C。第12题,水循环能调节全球水热平衡,C正确。故选C。
答案:11.C 12.C
13~14.解析:第13题,④环节表示下渗,植树造林可加大雨水下渗,C正确;修建机井能够开采利用地下水,不能加大下渗,A错误;修建水窖可加大对雨水的存储,减少了下渗量,B错误;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第14题,水循环能维持全球热量收支平衡,①错误;可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②③④正确。故选B。
答案:13.C 14.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解析:第1题,东亚地区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把大量水汽由海洋输送至大陆,应为水汽输送环节。读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判断,图中b、e、f、d水循环环节分别表示地表径流、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因此,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环节来表示的是f,C正确。故选C。第2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图中a环节表示径流,包括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于总径流量影响不大,A错误;图中c环节表示下渗,“海绵城市”可以增加下渗,B正确;图中f环节表示水汽输送,主要由大气环流完成,“海绵城市”对大气环流影响很小,C错误;图中d环节表示陆地降水,“海绵城市”植被和湿地较多,热岛效应相对较弱,有可能使得城市上升气流减弱,城市降水有可能减少,因此“海绵城市”不一定会增加降水量d,D错误。故选B。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在降水量大的地区作用较大。兰州地处内陆,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小、影响时间较短,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兰州不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排除A。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乌鲁木齐不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B。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降水相对较少,因此拉萨不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排除C。杭州地处东部沿海,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大、影响时间较长,降水丰富,因此杭州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1.C 2.B 3.D
4.解析:台风“山竹”由海洋登上陆地,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即图中水循环②,A正确;台风移动速度快,使水循环速度变快,B错误;“山竹”给沿线地区带来危害的同时,还带来了丰富的降水,缓解了沿线地区酷热的天气,C错误;山脉等高大地形会阻挡台风,影响台风路径,削弱台风风力,台风运动距离将变短,D错误。故选A。
答案:A
5~8.解析:第5题
,根据材料可知,潮白河水系注入渤海,其参与了海陆间循环,A正确。故选A。第6题,潮白河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图中④环节表示地表径流,C正确。故选C。第7题,密云水库的修建,说明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最大,即④环节,A错误;水库修建可以增加下渗水量,即增加③的水量,但不能增加②水汽输送的水量,B错误;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C正确;⑤为地下径流,科学技术不能调节⑤的流向,D错误。故选C。第8题,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进入平原河谷开阔,说明河流在不同地段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故选B。
答案:5.A 6.C 7.C 8.B
9.解析:第(1)题,①箭头从海面上升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由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运动,表示水汽输送;④箭头由陆地表面指向海洋,表示地表径流;⑤箭头由地表指向地下,表示地表水下渗。第(2)题,图中②环节表示的海洋水汽向陆地的输送作用,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B正确。塔里木河河水蒸发表示内陆的蒸发作用,A错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由内陆吹向海洋,C错误。高山冰川融化表示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第(3)题,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当前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主要是地表径流,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控制地表径流的方向和速度等。第(4)题,按水循环原理,可以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把水源充足地区的径流调往水资源紧缺地区,B正确。拦蓄和利用雨水及修建水库是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AC错误。铺设防渗膜是减少地表水下渗,D错误。故选B。第(5)题,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连接了海洋和陆地间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等。第(6)题,可以从城市化对地表水下渗阻挡及城市绿化用地减少等方面分析,改造路面铺设材料,铺设透水砖;扩大绿地、湿地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及含蓄能力;建设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等。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2)B (3)④ (4)B
(5)海陆间 海陆间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6)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合理即可)
学科素养升级练
1~2.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由“植物生长”产生、需要“冷凝”的水,应属于植物蒸腾和蒸发产生的水汽,因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①和③。故选B。第2题,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降水,为植物提供生命必需的水分,而图中植物生长的水分来自于营养液配制箱,因此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营养液配制,即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下渗减少,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减少,A错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下渗减少,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径流量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减少,年内波动强烈,B正确;植被破坏对降水变率影响小,C错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会导致河道淤积增多,河床升高,但是结果是不管汛期还是枯水期,水位都比以前升高,不会直接导致年内径流波动强烈,D错误。故选B。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①错误;森林植被恢复,蒸发(腾)量是增加的,②正确;森林植被恢复,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变小,③错误;森林植被恢复,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从而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④正确。故选C。
答案:3.B 4.C
5.解析:第(1)题,图示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海水淡化工厂利用海水蒸发,产生出水汽,然后让水汽凝结形成淡水,其作用原理与海陆间循环类似。第(2)题,联系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下渗量大,则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下渗量小,则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形平坦,降水强度小、历时长,植被茂密有利于增加下渗水量。第(3)题,大型水库修建以后,会影响周边地区的下渗水量、温度、湿度、降水量以及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等。
答案:(1)太阳辐射 海陆间循环
(2)下渗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降水时间长,强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3)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温度下降,湿度增加;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