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4.2 地貌的观察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4.2 地貌的观察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08 20: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1~2题。
1.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2.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3.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理论。从地貌观察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B.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C.对地貌进行观察是没有次序的
D.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读下图,完成4~5题。
4.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5.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6.下列观察地貌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山地—山岭—陡崖
B.陡崖—山地—山岭
C.山岭—陡崖—山地
D.山地—陡崖—山岭
7.观察图中的地貌,最适宜选择的地点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知识点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
8.陡坡上开梯田,容易造成(  )
A.地震破坏
B.土壤侵蚀
C.滑坡灾害
D.沙漠化
9.一般坡度大于多少度,农业机械就很难上去了(  )
A.60°
B.30°
C.15°
D.25°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地貌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高度反映了地面的起伏状况
B.相对高度是划分宏观地貌类型的唯一依据
C.绝对高度大的地区,相对高度也大
D.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11.下列关于坡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是阳坡
B.山地的迎风坡是阴坡
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D.山地的背风坡光照较强
12.陡峻的地貌,一般(  )
A.相对高度大,坡度大
B.相对高度小,坡度大
C.相对高度小,坡度小
D.相对高度大,坡度小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地貌以山地为主
B.该区域坡度平缓,适合发展种植业
C.该地区属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D.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14.下列对该区域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山比乙山高24米,这是指的相对高度
B.F地可能有河流经过
C.A地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35米,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D.乙山在甲山的东南方向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
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
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
2.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
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
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
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15
m
B.17
m
C.35
m
D.37
m
4.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作坡度,可以用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来表示。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以坡角表示)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示区域(  )
A.丁地地表最平缓
B.河流流向为甲→乙→丙
C.适宜发展林果业
D.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甲地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B.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阴坡,蒸发量小
D.乙地位于背风坡,光照足
9.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图示地区拟建一火情瞭望台,最佳位置应在何处?请用“×”符号在图中标出。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
(3)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4)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2.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读某国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该国主要的地貌类型为(  )
A.山地
B.盆地
C.丘陵
D.高原
4.该国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南高北低
D.东高西低
5.(真实情境—学术情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五一期间,某学校组织师生进行攀登玉峰活动,由A点沿游览步道到达D点,共设计了甲、乙两条线路。请你评价两条线路的利弊。
(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计划在图示区域开发竹排漂流览胜项目。设计有两套方案,一套是AC段,一套是AB段。如果你来选择,该选择哪套方案,并说明选择理由。
(3)有关部门计划建设一条从丙地沿直线到达D处的登山索道,并在丙地附近兴建旅游度假村。请计算索道线路的水平直线距离,并说明丙地兴建旅游度假村的有利地形条件。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故选A。答案:A
2.解析: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选A。
答案:A
3.解析: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并不是没有次序的进行观察,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4.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故选B。
答案:B
5.解析:图中①为山脊,②为河谷,③为山坡,④为山峰,B正确。故选B。
答案:B
6.解析:地貌的观察应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故正确的观察顺序为山地—山岭—陡崖。故选A。
答案:A
7.解析: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图中乙点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故选B。
答案:B
8.解析:陡坡上开梯田,会加重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土壤侵蚀,B正确。故选B。
答案:B
9.解析:一般坡度大于25°,就不宜发展种植业了,不但农业机械上不去,还易造成水土流失。故选D。
答案:D
10.解析:相对高度反映了地面的起伏状况,A错误;绝对高度是划分宏观地貌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B错误;绝对高度大的地区,相对高度不一定大,如高原地形就是绝对高度大,一般相对高度小,C错误;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D正确。故选D。
答案:D
11.解析:许多山地的迎风坡与阳坡、阴坡并不一致,A、B错误;山地的迎风坡往往降水较多,但山地的背风坡光照不一定强,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C
12.解析:坡度可以用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故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比较陡峻。故选A。
答案:A
13.解析:图示区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平缓,为丘陵,A错误;该区域坡度平缓,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果业,不适合发展种植业,B错误;图中经纬度位置显示,该地区属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C正确;该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C。
答案:C
14.解析:甲山比乙山高24米,这指的是相对高度,A正确;F地为河谷地形,可能有河流经过,B正确;根据陡崖高差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该陡崖高差为大于等于40米小于80米,适合开展攀岩活动,C错误,符合题意;乙山在甲山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C。
答案: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选C。
答案:C
2.解析: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3.解析:图中等高距为10
m,瀑布处有320
m、330
m、340
m三条等高线重合,则瀑布最大海拔为340~350米,最低海拔为314~320米,交叉相减瀑布落差介于20~36米之间。故选C。
答案:C
4.解析:图中阴影区域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这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即水平距离在增大,而垂直距离不变,坡度为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故坡度在不断减小。故选B。
答案:B
5.解析:据材料可知,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可用坡角的大小来表示。坡角越大说明坡度越陡,甲处数值最大,该处坡度最陡,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答案:A
6.解析:该图为等坡度线图而不是等高线图,所以无法判断河流的流向,B错误;丁地不是最平缓的地区,A错误;该地区有一定坡度,适宜发展林果业,C正确;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Q地位于背风坡,光热条件差但土壤水分条件好,D错误。故选C。
答案:C
7.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④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故选D。
答案:D
8.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阳坡,乙地位于阴坡。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较好,C正确。故选C。
答案:C
9.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等高线数值大多低于500米,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故图示区域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第(2)题,火情瞭望台应该建在海拔高,且视野开阔的地点,图中550米山顶处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是因为A处为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第(3)题,野外遇到泥石流,应沿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线路向高处逃跑,即图中路线②。在B处迷了路,
应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到了下游开阔地就容易找到方向感。第(4)题,E城镇位于平原地区,地形起伏小;地处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答案:(1)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500米,地形起伏较大。
(2)550米山顶。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② 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4)位于平原地区,地形起伏小;地处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B正确。故选B。
答案:B
2.解析: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C正确。故选C。
答案:C
3.解析:读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500米,地形起伏大,故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A正确。故选A。
答案:A
4.解析: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流向可知,该国地势北高南低,B正确。故选B。
答案:B
5.解析:第(1)题,游览线路主要比较沿线坡度的陡缓、线路的长短、游览景点的多少等。甲线路较长,但沿线坡度较缓,沿线既有自然景点,也有人文景点,景点类型多样;乙线路虽然路程较短,但沿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沿线只有自然景点,缺乏人文景点,景点类型单一。第(2)题,竹排漂流览胜项目主要考虑可观赏性、探险性、安全性等方面。AC和AB段线路长度相当,AB段的落差小,探险性不高,但安全性高,且沿AB段有众多的观赏景点,观赏性高。综合评估两线,AB段的经济效益较高,所以首选AB段方案。第(3)题,在图上首先量得丙到D的图示直线距离约为2.9厘米,根据图下的比例尺,计算得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9千米。丙处海拔较低,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兴建度假村。
答案:(1)沿线路甲:线路坡度较平缓;景点类型较多;路程较长。
沿线路乙:路程较短;线路坡度较陡;景点类型较单一。
(2)AB段。理由:图中两河段水平长度大致相当,AB段落差小(AB段落差约为300米,而AC段落差约为700米);AB段比较安全;AB段沿途游客比较多,经济效益高;AB段沿途风景名胜多,既可以漂流,又可以沿途欣赏风景。
(3)水平直线距离:2.8~3.0千米之间均正确。
有利条件:海拔较低;坡度较平缓(或较平坦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