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遥感技术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据此回答1~2题。
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 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3~4题。
3.
“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4.“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题。
5.监测寒潮、台风灾害移动路径,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气象站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知识点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16年9月15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登陆,最大风力达到17级。来势汹汹的“莫兰蒂”过境,让有着“花园城市”之称的厦门满目疮痍。据此回答6~7题。
6.要监测台风“莫兰蒂”的位置,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7.一艘正航行在上海沿海地区的渔船遭受12级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海事部门要确定该渔船的准确位置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 )
A.获取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较大的特点
B.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使用较方便的特点
C.实时与动态性监测功能,方便快捷的特点
D.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9.2019年12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暴雪之后道路的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厚度的数据
B.解译各地区积雪的图像
C.分析道路积雪的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的位置
知识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10~11题。
10.洪水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1.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叠加,能够(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12.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泥石流将县城的中心区域夷为平地,还掩埋了一个三百余户的村庄,造成1
557人遇难,周边道路交通阻断。要对舟曲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应用的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在救援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效率,更快、更准确地帮助受灾人群,并做好应对措施。据此完成13~14题。
13.
图中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网络技术
D.虚拟技术
14.运用图中所示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某雪灾救援中还可以( )
A.及时获得各地积雪的范围
B.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
C.为施救车辆选择合理线路
D.了解农作物长势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后无人机影像图及时传回,可清晰读出房屋损毁、道路受阻等情况,为救灾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据此完成1~2题。
1.与卫星遥感技术相比,此次救灾无人机最显著的优势是( )
A.分辨率高
B.探测范围大
C.获取信息速度快
D.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2.在分析房屋、道路受损情况时,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2017年10月8日下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东北部多地发生森林大火。8
000多名消防队员参与灭火,风干物燥的天气使灭火困难重重。据此完成3~4题。
3.
为了更科学地指挥调配灭火工作,紧急疏散并撤离相关人员,当地消防部门必须及时掌握火情,首先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数字地球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
4.灭火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系统把此次火灾发生区、地形、风向等图层叠加分析,可以快速确定火灾的蔓延趋势。这种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数字地球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
2013
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监测。下图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 )
A.发生频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低地
C.强度只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损失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为其能( )
A.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B.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C.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0日,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州大火持续蔓延,悉尼上空烟雾弥漫,消防队员持续救援,以保护居民区免受森林大火的侵袭。据此回答7~8题。
7.引发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夏季高温、干热风强
B.森林覆盖率高
C.冬季降水少、空气干燥
D.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不利
8.如果想快速及时获取森林火灾的受灾面积,最应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2018年第23号台风“百里嘉”的中心,2018年9月12日12时位于距离广东省雷州市偏东方向约490千米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预计“百里嘉”将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加强,明天(13日)白天将在广东电白到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级。
(1)要获取台风“百里嘉”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2018年9月13日,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百里嘉”台风24小时大风预报图外,还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完成台风“百里嘉”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次台风影像图。完成1~2题。
1.图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A.①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2.利用该台风灾害前后的浙江省遥感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本次台风( )
①引发的雨涝灾害状况 ②导致的经济损失数额
③引发的地质灾害状况 ④遭受灾害的人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素养题——家国情怀)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3~4题。
3.人们要想地震后准确确定并发送自己的位置给救援人员,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4.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遥感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遥感技术能够用于监测地物的原理是地物的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可以被传感器接收,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反射的电磁波可以被传感器接收。
答案:C
2.解析:“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利用这个原理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阔叶林与针叶林、植物病害的不同状况、落叶树与常绿树、草场退化的不同状况都可以视作植物的不同生长状况,都可以用遥感技术监测。
答案:B
3.解析:遥感技术是人们利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可以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A正确。
答案:A
4.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地震是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发生于地壳一定深度,卫星不能直接监测,C正确。
答案:C
5.解析:灾害监测属于遥感的技术范畴,B正确。气象站无法监测寒潮和台风的移动路径,A错。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分析和查询,C错。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突出于点的定位),D错。故选B。
答案:B
6.解析:台风位置的监测需要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正确。故选B。
答案:B
7.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精确确定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因此渔船的定位需要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故选B。
答案:B
8.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9.解析:暴雪之后道路的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确定待救援车辆的位置,D正确;获取道路积雪厚度的数据、解译各地区积雪的图像、分析道路积雪的空间分布都要用到RS和GIS。故选D。
答案:D
10.解析:洪水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了解到淹没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而得到各地受灾情况。故选A。
答案:A
11.解析:不同时期的同一区域的图层叠加,可以知道该区域的变化,据湖泊面积的变化,可了解围湖造田情况,C正确。故选C。
答案:C
12.解析:要对舟曲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应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分析、预测、查询等,A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监测;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定位;数字地球为地球数字模型。故选A。
答案:A
13.解析: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图中的地图就是利用GIS做成的。且图中可以看到利用卫星为120救护车选择更好的线路,更快、更准确地帮助受灾人群,GIS是对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计算等,B正确。遥感技术是获取图像,是看,A错误。故选B。
答案:B
14.解析:及时获得各地积雪范围和了解农作物长势主要依靠遥感技术,AD错误。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依靠GPS,B错误。GIS技术可以了解各线路的交通状况,为施救车辆选择合理线路,C正确。故选C。
答案: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与卫星遥感技术相比,此次救灾无人机最显著的优势是飞行高度低,获取影像分辨率高,A正确;由于无人机飞行高度低,探测范围小,B错误;获取信息速度不如卫星快,C错误;无人机受地面条件限制较多,D错误。故选A。
答案:A
2.解析:根据无人机获取的影像资料,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出房屋、道路受损情况,D正确。故选D。
答案:D
3.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取森林大火面积,因此,当地消防部门须首先应用遥感技术获取火势及其发展情况,C正确。故选C。
答案:C
4.解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叠加火灾发生区、地形、风向等图层,可分析出火灾蔓延趋势,D正确。故选D。
答案:D
5.解析: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量、地形等因素有关,读图可知北京市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与降水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A错误;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地,B错误;强度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多个因素有关,C错误;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损失,D正确。故选D。
答案:D
6.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为其能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C正确;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利用的是遥感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的是地理信息系统,B错误;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D错误。故选C。
答案:C
7.解析:12月份是澳大利亚的夏季,此时悉尼等地发生森林大火的原因是夏季高温、干热风强,A正确。故选A。
答案:A
8.解析:快速及时获取森林火灾的受灾面积,应借助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图像,B正确。故选B。
答案:B
9.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获取卫星云图。渔民想利用大风预报图判断风力,需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海事局组织救助,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路线和救助方式。对台风未来的路径预测要在遥感获取的实时资料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答案:(1)A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3)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遥感技术是眼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故选D。
答案:D
2.解析:利用该台风灾害前后的浙江省遥感影像,可判断和分析出本次台风引发的雨涝灾害状况和地质灾害状况,①③正确。故选B。
答案:B
3.解析:人们要想在地震后准确发送自己的位置,就要先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需要利用的技术手段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处理数据,A错误;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数据信息,C错误;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误。故选B。
答案:B
4.解析: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即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分析处理,选择救援线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导航,①②③正确。故选D。
答案:D
5.解析:第(1)题,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等。第(3)题,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1)
BC
(2)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3)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