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时教案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审批: 学校 .
课题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型 新授 周次
序号
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它与什么事件有关?
五四运动是如何爆发的呢?状况如何?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二、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 间
1919年5月4日
地 点
北 京
主 力
学 生
口 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五四运动的扩大
转折点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时 间
1919年6月
地 点
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主 力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胜利表现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3.教师总结:五四运动中所提出的惩办国贼、拒签条约的直接目标至此实现,这是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材料展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教师提问: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第一次彻底地”,主要强调过去也有类似的斗争,但都不彻底,例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既反对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3.教师讲述:五四运动的主力——前期以学生为主,后期转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主要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五四运动的影响——工人阶级积极加入反帝爱国运动,使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出现了新生力量。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教师提问: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5.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 导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 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结 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
前 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时代
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时间:1919.5.4 。??????????????? ?
4.地点:北京。?????????????????????? ?
5.主力:学生。?
6.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
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四、巩固练习
1.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2.“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1919年的这一呐喊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君主立宪时代
3.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听到 ( )
A.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创办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国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洋军阀最担心什么。
(3)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哪场运动?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这次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5)从1919年开始的这场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被称作什么时期?
参考答案:
1.A 2.C 3.A
4.(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三罢斗争遍及全国,影响北洋军阀的统治。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爱国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