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同步检测卷(word版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同步检测卷(word版含部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08 20: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共85分)
1.
下列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
A.
滴水穿石
B.
大汗淋漓
C.
日出日落
D.
春去秋来
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
寒假中,小明玩了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他把其中经常出现的动物乌龟、仓鼠、青蛙归为一类,蜗牛、蜜蜂、蚂蚁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
生物的生活环境
B.
生物的形态结构
C.
生物的数量多少
D.
生物的繁殖方式
4.
目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每项科学决策都基于真实的数据,比如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抽样法
B.
调查法
C.
比较法
D.
作出假设
5.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新冠病毒
B.
流感病毒
C.
烟草花叶病毒
D.
电脑病毒
6.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
?
A.
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
B.
田野中的蛙、蛇等别的种类的动物
C.
A和B的总和
D.
A和B的总和以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7.
在测量某植物叶的周长活动中,小明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三次,数值分别为
,,,最终结果应记录为
?
A.
B.
C.
D.
8.
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下来,带回家研究
B.
小勇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勇将其记录下来
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了,没有记录
9.
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楼台先得后,向阳花木早逢春
C.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
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
光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11.
若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的方法是
?
A.
多方面查阅资料
B.
听别的同学介绍
C.
在实验室观察标本
D.
亲自进行野外调查
12.
下列关于生物生活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生活的空间
B.
家养动物不需要环境
C.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D.
包括生存空间及各种影响因素
13.
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地衣
B.
机器人
C.
钟乳石
D.
煮熟的鸡蛋
14.
下列四项研究中,利用观察法即可完成的是
?
A.
鸡卵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B.
天竺葵叶片在光下产生氧气
C.
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D.
北海公园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15.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科研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
B.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无关
C.
图中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
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
16.
同学们在完成校园植物的调查活动中做了下列工作,其正确顺序应为
?
①撰写调查报告
②完成调查并记录
③确定调查方法和路线
④设计调查记录表
⑤明确调查目的和范围
⑥分析和统计调查结果
A.
③⑤④②⑥①
B.
⑤④③⑥②①
C.
④③⑤②⑥①
D.
⑤③④②⑥①
17.
下列现象中,不能够反映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
B.
秋天部分植物会出现落叶
C.
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
D.
流感病毒能快速复制繁殖后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15分)
18.
请将下列常见的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连接起来:
19.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叶脉的输导功能。
20.
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大汗淋漓”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日出日落、滴水穿石、春去秋来”都是自然现象,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2.
A
3.
B
【解析】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
万种,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这也是在动物分类中常用的分类依据。蜗牛、蜜蜂、蚂蚁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乌龟、仓鼠、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寒假中,小明玩了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他把其中经常出现的动物乌龟、仓鼠、青蛙归为一类,蜗牛、蜜蜂、蚂蚁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
4.
B
【解析】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
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
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
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故选:B。
5.
D
【解析】ABC.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都具有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ABC不符合题意。
D.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6.
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因此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以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故D符合题意。
7.
B
8.
B
【解析】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B正确。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C错误。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D错误。
9.
A
【解析】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符合题意。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思是:院子围墙的角落里,有数枝梅花,傲视寒冷,欺凌寒冷,根本不把寒冷放在眼里,独自在那里开花绽放,任性,精彩,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这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兰秋菊”主要是受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枳”主要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11.
D
【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就是亲自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听别人介绍和观察标本都只是间接了解,故选D。
12.
D
13.
A
14.
A
15.
B
16.
D
【解析】调查法的步骤: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撰写调查报告。故选D。
17.
C
第二部分
18.
【解析】“芝麻开花节节高”说明生物能生长;
“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
林丹打球挥汗如雨说明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可遗传。
故答案为:
19.
参考实验设计方案如图:
【解析】把食用的芹菜放入稀释过的红墨水中,注意,茎菜有个特别地方这部分是它的叶脉不是茎。放置在阳光下,随着时间推移可以观察到叶脉由下往上开始变红,最终整个芹菜叶片全部变红。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叶脉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20.
;;;;
第3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