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古人计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中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利用小棒建立十个捆成一捆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体会数的组成。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上表示数,结合起来,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再次呈现了数的组成,并结合十加几的加法运算,充分理解符号的意义,从而建立了数位和位置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三是做一做,说一说。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十进制;正确地读、写11~20的各数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3、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经历,初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生活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
老师:课件、小棒、计数器、
三、基于这三点教学目标,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在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熟悉的11——20中间的所有数
(这是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从实际出发,通过读出11——20这些数,让学生感觉到今天学习的内容并不难,也并不陌生。)
(二)情景引入,展示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摆小棒,数一数(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在这个环节中,也要让学生动手捆一捆,认一认,不仅能够摆小棒,还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些数,在拨的同时,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了解数位的顺序,让学生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在第三个环节中,给学生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让学生知道,当够了19到20时,又够了一个十,怎么办呢,引发了一个思考和冲突,让学生知道,只要够了一个十,就要捆成一捆,那20就是有两个十组成的。(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够10个就要捆成一捆)
四、开放练习,提高认识
在这些环节这后,学生对这部份的新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随后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对这部份知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