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吉祥三宝》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吉祥三宝》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08 21: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祥三宝》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表演等音乐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所传达的真挚和多样的爱。
2、聆听《吉祥三宝》,并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领悟歌曲内涵。
3、能听辨《吉祥三宝》中的角色变化,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的养育。
2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是一个家庭自娱自乐的作品,在2006年春晚播出之后迅速流传开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女儿天真的问话,问答式的歌词简单精巧、朗朗上口,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父亲、母亲、女儿三人对唱与重唱的表演形式新颖别致。歌曲旋律呈口语音乐化的艺术创造,具有蒙古族民歌色彩,展现了清新的草原风格。RAP式的蒙语开场,让人耳目一新。
3重点难点
1、聆听《吉祥三宝》,并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领悟歌曲内涵。
2、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吉祥三宝》
3、能听辨《吉祥三宝》中的角色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一)初听
导入:舞蹈片段《吉祥三宝》小荷风采幼儿少儿舞蹈大赛视频
思考:(1)舞蹈背景音乐是什么?
???? (2)根据舞者的服装和风格,判断音乐的民族?
??? ???????(活动:学生思考并发言)
2、师:打开课件,中国地图,让学生找一找,内蒙古在哪里?
3、师: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成群的羊儿正悠闲的吃着青草,蒙古包和蓝天上的白云相互呼应,成为了草原上特有的风景线!蒙古族人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在盛会上,他们都要比赛骑马、摔跤、射箭,还会身穿节日的盛装,在马头琴的伴奏下,唱歌、跳舞,欢聚一堂。生活得多幸福啊!??
4、师:作品作者介绍(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5、播放歌曲《吉祥三宝》
6、复听音乐(只播放音乐第一部分第一段和第二部分)
生(随音乐轻轻摆动身体),思考并回答(轻快、抒情)
师:根据情绪的变化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师:轻快的第一部分选择哪一条旋律线?
????抒情的第二部分选择哪一条旋律线呢?(抽生回答并贴旋律线)
?师: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7、再次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放剪辑的音乐)
师:我们用动作来表现这两部分音乐吧,哪个孩子来试一试呢?欢快的音乐用什么动作?抒情的音乐用什么动作呢??师: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两个部分音乐,注意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动作哦!
活动2【讲授】二、复听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在聆听之前,老师提出要求,请你们仔细听听歌词里都写了什么事物呢?他们都代表的什么意思呢?
分部分欣赏(出示曲谱)
了解《吉祥三宝》歌词含义,生思考回答,师边讲解边出示课件
?????(课件依次展示出:第一次:太阳星星月亮(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位,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花儿、果实、叶子(植物的叶子为了托起花儿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花儿为了结成果实奉献了自己美丽的容颜,果实为了发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在对方需要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为对方做出牺牲。);妈妈爸爸宝贝(小诺尔曼觉得“爸爸、妈妈和我”也是吉祥三宝。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三个”也是吉祥三宝呢?师:她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在一起,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这就是吉祥三宝。);第二次:整体展示一幅画)了解歌名含义。
2、音乐常识: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有没有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吗?像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我们称为“对唱”。师:老师还想再考考你们,这首歌曲有几个人的声音?师:你觉得爸爸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呢?那妈妈呢?那孩子的声音呢?
师出示课件(女声,男声、童声)总结:1.孩子的声音叫童声,听起来明亮清脆,我们小朋友的声音都是童声。2.哈哈哈声音叫女声,听起来柔和清丽,3.爸爸的声音叫男声比较深沉浑厚,
3、唱一唱:分角色演唱
活动3【活动】三、演一演
1、打击乐器伴奏(串铃、双响筒、沙锤)
师:这么舒展的音乐,用什么乐器伴奏会更动听呢?(师出示几种打击乐器)
???A、分组讨论
???B、师:请孩子们拿出身边的乐器为这段优美的音乐伴奏吧。
师总结并过渡语:孩子们配合的真好!老师从你们对歌曲的创编中,不但感受到了你们是聪明有想法的孩子,更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幸福。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老师和你们,我们是吉祥的一家,我们都要相亲相爱,让幸福永驻我们温暖的家,伴随我们快乐长大。让我们再蒙语版的《吉祥三宝》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同学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