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郴州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特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特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著名学者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竟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病假去钓鱼。
B.哈利装病溜号,却心境坦然,自始至终没有丝毫愧疚;虽然他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这也符合其性格特点。
C.哈利和董事长钓鱼时不期而遇,董事长先是“含糊”“很不自在”“苦涩的笑”,后用自嘲坦白实情,化解了尴尬。
D.小说中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活成为奢望。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有限视角,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准确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B.哈利酷爱钓鱼却不因钓鱼影响工作,董事长也几次表扬他出满勤,这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对比,揭示了更深刻的主题。
C.“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了河畔景色的优美,也反映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
D.哈利出门钓鱼并没有直接遇到董事长,而是在12点转换地方时才遇到。这种“延迟”法让哈利充分感受到逃离繁冗工作的美好。
(3)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晴朗的夏日”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B.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C.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D.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嗣子,先秦时,诸侯死后处在守丧期间有继承权的嫡子的自称。后也指嫡长子。
B.股肱,指大腿和胳膊,意为辅弼。文中诸葛亮感激先主的器重而欲尽辅助之能。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卫士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受信任。先主告诉诸葛亮如果其继承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刘禅即位后封他为武乡侯,开府治事。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担责。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不能知人善任,应完全由自己担责,便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令人佩服。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一起居住。百姓为了安全筑起围墙,军民两不相扰。司马宣王查看蜀军撤退后的营垒,对他称赞不已。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全依赖于公家的俸禄,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在成都有桑园和薄田,家人自力更生,衣食无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②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5)街亭一战,蜀军失利。你认为其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选文简要谈谈。
三、古诗词鉴赏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写作时间先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人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夏秋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的云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草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作者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交代作者被贬后所处环境之恶劣,为尾联抒情蓄势。
D.本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典雅含蓄而又不失清新明丽。
(2)本诗尾联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请结合作品从情感角度赏析“华发”的不同内涵。
四、默写题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显示了他对战场情况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指出了追逐敌军的依据。
(2)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为了正义和理想,纵使死去多次,也不会后悔的坚定态度。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六国统治者战胜秦国所作的假设,指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的仁政思想。
五、综合读写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把佛手放在卧室里,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香。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味弥漫了整个卧室,甚至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扑了过来一样,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水果都没有它这种独特的香味。在水果里,只有菲律宾的菠萝才可以和它相比,但那种菠萝香味,清新倒是清新,没有它的浓郁;有的水果,倒是很浓郁,比如榴莲,却有些浓郁得刺鼻。它的香味,真的是少一分则欠缺,多一分则过了界,拿捏得那样恰到好处,仿佛妙手天成,是上天的赐予……
它的香味那样持久,也是我始料未及。一个多月过去了,房间里还是香飘不断,可以说没有一朵花的香味能够存留得如此长久,越是花香浓郁的花,凋零得越快,香味便也随之玉殒色残了。它却还像当初一样,依旧香如故。但看看它的皮,已经从青绿到鹅黄到柠檬黄到芥末黄到土黄,到如今黄中带黑的斑斑点点了,而且,它的皮已经发干发皱,萎缩了,像是瘦筋筋的,只剩下了皮包骨。想想刚买回它时那丰满妖娆的样子,我感到的却不是美人迟暮的感觉,而是和日子一起变老的沧桑。
它已经老了,却还是把香味散发给我,虽没有最初那样浓郁了,可依然那样的清新沁人。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它老得像母亲。是的,我想起了母亲,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佛手的时候,母亲还不老。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B.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C.(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2)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扑了过来一样,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我感受到了和日子一起变老的沧桑”,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
7.
下列各句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修改。
①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中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②汹涌而来的疫情,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重考验。
③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④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两弹一星”到“港珠澳大桥”,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的因素。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归纳出此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医师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医师总数达386.7万人。
郭燕红说,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医师队伍人数比2015年增加近83万人,增长27.2%。在医师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57.4%,比2015年增长8个百分点。
郭燕红说,在强基层的重点引导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队伍建设在这几年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数量达143.7万人,比2015年增加33.5万人,增长30.4%。基层医师数量增幅远高于医师队伍整体数量增幅。
六、写作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江苏省高考文科最高分考生白湘菱将无缘北大清华等名校。原因是她的历史选修是B+,而名校要求一般是A或A+,即便总分最高,因为这门选修“失利”,她很有可能无缘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
请你从白湘菱的父母、班主任、同学三个身份中选择一个,给白湘菱写一封信,就这一事件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郴州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B
C
D
(4)①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②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③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5)①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②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③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
④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
⑤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2.
【答案】
B
A
(3)“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反映了哈利由“怯生生”到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迫切想化解尴尬气氛的心理,同时也有些许点破董事长以生病为借口请假之事后得意的心理。
“忍不住大笑起来”,反映了在董事长调侃后尴尬气氛得以化解,哈利无比放松的心理。
(4)“晴朗的夏日”表面上指故事发生的背景(天气、时间),一个夏日的礼拜四,天空晴朗和煦。深层含义指主人公心灵的晴朗,摆脱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享受难得的轻松愉悦的钓鱼时光。
作用: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②具有比喻象征意义,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
3.
【答案】
B
D
C
(4)①章武三年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白帝城)病重,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
②诸葛亮攻取西县千余家,率军回到汉中,斩杀马谡向众人谢罪。
(5)①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行动失当。
②诸葛亮不擅长临机应变,不能知人善任,考虑问题不够周到。
三、古诗词鉴赏
4.
【答案】
D
(2)①苏轼词借“华发”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抒发了词人被贬黄州时对年华虚掷的伤感之情。
②柳宗元诗借“华发”憧憬未来,尽管蕴含忧虑,但不能坐待时光流逝,传递出诗人欲趁暮年有所奋发的进取之意。
四、默写题
5.
【答案】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五、综合读写
6.
【答案】
B
(2)由嗅觉向触觉转移。“佛手香味”与“宠物狗”在“扑了过来”“萦绕在身旁”的整体感觉上有相似之处,借助比喻,摹拟了香味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佛手香味的喜爱。
(3)不可以。“我感受到了和日子一起变老的沧桑”太直接,太突兀,且与前文“想想刚买回它时那丰满妖娆的样子”衔接不紧密;用“我感到的却不是美人迟暮的感觉,而是和日子一起变老的沧桑”这种对比句式,既表现了作者对佛手变化的准确感受,又委婉抒发作者对佛手的喜爱之情。
7.
【答案】
①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
②在“国家”前加“对”。
③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④删去“的因素”。
8.
【答案】
我国医师队伍不断壮大。医师人数增长幅度大,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基层医师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基层医师数量增幅大)。
六、写作
9.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