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名言欣赏:
人一定要足够优秀或足够强大,如果你只是弱酸或者弱碱,那即使是滥情如Al(OH)3者也不会要你!
导入新课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
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重点)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难点)
3.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涵义。(重点)
学习目标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P
+
O2
P2O5
点燃
Fe
+
CuSO2
Cu
+FeSO4
猜想一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在质上发生了变化
在量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目标导学一: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探究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现象记录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分析对比结论和假设,提出实验不足等
包括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
制定一个或多个实验方案
对可能的原因或结果做出假设
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未知问题
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记录、用图表形式表述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提出问题
?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
大于
小于
等于
[活动与探究]
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方案一,一组进行方案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原理】
方案一:
【实验步骤】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
②
反应后,天平平衡。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O2
P2O5
=
m1
m2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原理】
方案二:
【实验步骤】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①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渐渐变成浅绿色。
②
反应后,天平平衡。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Fe
CuSO4
Cu
FeSO4
=
m1
m2
交流与讨论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红磷燃烧
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
,
溶液变为
。
发出
,
产生
。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平衡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平衡
黄光
浅绿色
大量白烟
变红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
总结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D
提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活动与探究]
实验5-1: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5-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5-1:
实验5-2:
现象:
结论: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石棉网上有白色粉末,并升起少量白烟。
实验前后质量不相等。
产生大量气体,天平失衡。
反应后质量减少。
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
(1)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反应后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后质量减轻。
(2)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O2
MgO
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带的质量
少量白烟(MgO)逸散,只称取部分生成物的质量
这两个反应到底遵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遵守。
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思考]在白磷燃烧那个实验中,若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回答]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因为有一部分白烟会从玻璃管口进入空气中,从而引起生成物质量的减小。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意味着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4、“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气体或沉淀也应考虑。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或其他方面的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在讨论范围。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文字表达式:锡
+
氧气
氧化锡
密闭装置
敞口装置
点燃
锡在空气中燃烧
历史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
拉瓦锡的实验(1777年)
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
(1742-1794)
拉瓦锡使用的实验仪器
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个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以算是一个公理。
《化学纲要》
该定律是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你能否从微观(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守恒原因)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想一想:
元素种类变了吗?
各元素的原子质量变了吗?
分子数目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动动脑
不变
改变
可能改变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H2O
H2
+
O2
通电
水的电解微观分析: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变,分子的种类改变了。
化学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分子
原子
新的分子
新物质
聚集
新物质
被破坏
重新组合
聚集
O
H
H
O
O
O
H
H
H
H
H
H
H
H
H
H
O
O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
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种类
元素总质量
元素化合价
各物质的质量
在化学反应中有六不变、三改变、两个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