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冲刺附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冲刺附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9 22: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春天,百花齐放 B. 夏天,绿树成荫
C. 秋天,丹桂飘香 D. 冬天,万里雪飘

2.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
A. 少数比较活跃的分子在运动 B.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温度较高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 2010 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 ?
A. 导热性好 B. 熔点高 C. 硬度大 D. 密度小

4.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C. 物体的温度为 0?C,物体的内能也为零
D.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5. 两只完全相同的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若使两杯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发现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大,则以下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若两杯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小
B. 若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大
C. 若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则甲液体的质量可能大
D. 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则甲液体的质量一定小

6. 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客厅里摆上鲜百合花,花香弥漫客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C. 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 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说明液体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7. 把一滴温度较高的蓝墨水滴入冷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蓝墨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蓝墨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 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D. 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8. 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C. 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 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9.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C. 高温物体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D.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10.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把甲放入一杯热水中,平衡后温度降低了 10?C,将甲取出,再把乙物体放进去,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 10?C,由此可知 ?
A. 甲物体比热容大 B. 乙物体比热容大
C. 两个物体比热容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16分)
11. 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 ? 现象。

12. 热总是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13. 有些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 ρ甲>ρ乙>ρ丙,及其内部粒子排列的模型如图所示。

(1)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小张从其他资料中查到了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实例,与小伟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选项是 ?。
A.物理量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
B.物质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C.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14. 如图若是小明和小娟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左右两装置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水和柴油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的测量工具是 ?,使柴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


15. 甲、乙两球质量相等,甲球吸收的热量大于乙球吸收的热量。有关甲、乙两球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情况有: ?。(写出三种)

16. 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曝晒,会通过 ?的方式使它的内能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曝晒。

17.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
(1)慢慢压缩针管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
(2)加热针管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

18. 一切物质都是由 ? 组成的,其直径尺寸的数量级约为 ? ?m。把 10?cm3 的水和 10?cm3 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于 20?cm3,说明分子间有 ?。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27分)
19. 西宁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请你说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两个理由。


20. 在体育课上,将篮球从手中向下扔出到落向地面,再弹起上升到高处的过程中,请你写出整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1. 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 4.2 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 10?C 升高到 63?C 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 1.2 千克温度为 90?C 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 90?C 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放=cm1(t1-t) 、 Q吸=cm2(t-t2),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 t=56.2?C.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 90?C 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 90?C 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 90?C 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 61.7?C。
问:
(1)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 63?C 呢?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 69.5?C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7分)
22. 小华在天津的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将质量为 2?kg 的水从 20?C 加热到 70℃ 已知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J/(kg??C),求水吸收的热量。

23. 质量为 1?kg 的铝锅内装有 3?kg 的水。,求:
(1)它们共吸收 6.74×105?J 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2) 3?kg 的水吸收的热量。

24. 明哥在实验室利用恒温箱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 2?k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c水=4.2×103?J/(kg??C) 求:

(1)CD 段物质吸收的热量;
(2)计算 AB 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B
3. A
4. D
【解析】A、物体吸受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 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A错误;
B、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可以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C错误;
D、因为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因此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5. A
【解析】由公式 Q吸=cmΔt 变形得:c=Q吸mΔt,由题可知,质量和吸收的热量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升高的温度高,所以甲比乙液体的比热容小,A正确;
由公式 Q吸=cmΔt 变形得:c=Q吸mΔt,若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由题可知,吸收的热量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升高的温度高,但甲液体的比热容可能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错误;
由公式 Q吸=cmΔt 变形得:c=Q吸mΔt,若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由题可知,吸收相同热量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高,所以甲比乙液体的质量一定小,C错误;
由公式 Q吸=cmΔt 变形得:c=Q吸mΔt,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由题可知,吸收相同热量时,甲液体升高的温高,但甲液体的质量可能比乙液体的质量大,D错误。
6. D
【解析】室内弥漫着百合花的花香,是花的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把滴墨水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故B正确;
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铁棒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很难被拉长,故C正确;
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引力的存在,故D错误。
7. A
【解析】由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蓝墨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C正确;
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A。
8. C
【解析】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9. B
10. B
第二部分
11. 扩散
【解析】考查扩散现象。
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是因为香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2. 温度高;温度低;高温;低温
13. (1)物质内部粒子排列越紧密,物质的密度越大
(2)BC
【解析】(1)由于 ρ甲>ρ乙>ρ丙,结合题图可知,甲物质密度大,其结构排列紧密,由此得出结论:物质内部粒子排列越紧密,物质密度越大;
(2)物理量与物质的内部结构有关,如粒子间距离越大,物体体积越大,A错误;小张查到的信息与上述结论不相符,证明物质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且用少数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到普遍的规律,故B、C正确。
14. 秒表和温度计;不同
15. 若 c甲=c乙,则 Δt甲>Δt乙;
若 c甲Δt乙;
若 c甲>c乙,则 Δt甲=Δt乙(或若 c甲>c乙,则 Δt甲>Δt乙;或若 c甲>c乙,则 Δt甲<Δt乙)
16. 热传递;增加
【解析】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太阳的能量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液化气钢瓶,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7. (1)气体体积减小,分子势能变化;
(2)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3)金属块温度升高,体积增大,金属块内能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发生变化
18. 分子;10-10;间隙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观察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工具才可以观察,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 10-10?m;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把 10?cm3 的水和 10?cm3 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 20?cm3。
第三部分
19. 液体温度升高、加快空气流速、增大表面积;加快蒸发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如液体温度升高、加快空气流速、增大表面积等角度着手解答。
20. 篮球被向下扔出后到接触地面之前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篮球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被地面弹起的过程中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1. (1)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 t=90?C 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
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 t0=10?C 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 t1;
将这部分温度为 t1 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 t1 的构件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 t2;
再将这些温度为 t2 的热水倒掉,然后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来使温度为 t2 的构件升温,….
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就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
验证:如将 1.2?kg 热水分 4 次倒出,每次倒出 m0=0.3?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Q1=c0m0(t-t1),Q1?=cm(t1-t0)
∵Q1=Q1?
∴c0m0(t-t1)=cm(t1-t0)
即:4.2×103?J×0.3?kg×(90?C-t1)=0.88×103?J×4.2?kg×(t1-10?C)
解得:t1≈32.96?C,
同理:4.2×103?J×0.3?kg×(90?C-t2)=0.88×103?J×4.2?kg×(t2-32.96?C)
解得 t2≈49.25?C,
4.2×103?J×0.3?kg×(90?C-t3)=0.88×103?J×4.2?kg×(t3-49.25?C)
解得 t3≈63?C.
由此可知,倒到第三次时构件达到 63?C
(2)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或用流水法进行),因为这样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温。
第四部分
22. 4.2×105?J
【解析】Q吸=cm(t-t0)=4.2×103×2×(70-20)=4.2×105(J)。
23. (1) 50?C
【解析】由 Q吸=cmΔt 得:
Q总=Q吸水+Q吸铝=c水m水Δt+c铝m铝Δt,

解得:
Δt=50?C。
??????(2) 6.3×107?J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
Q吸水=c水m水Δt

=6.3×107?J。
24. (1) 1.68×105?J
??????(2) 2.1×103?J/(k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