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卷附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卷附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9 22: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香水瓶盖子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
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
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
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箱内充满卫生球的味道
2.
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准确嗅出毒品的事实说明
?
A.
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隙
3.
农民在种植蔬菜的时候常常采用塑料薄膜做大棚,这是因为塑料薄膜
?
A.
透光性好,导热能力强
B.
透光性好,导热能力弱
C.
透光性差,导热能力强
D.
透光性差,导热能力弱
4.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C.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D.
的水一定比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5.
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冷水,将一杯等质量的热水倒入容器中,冷水温度升高
。若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
B.
C.
D.
6.
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A.
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B.
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C.
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
D.
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
7.
生活中小明发现同样的一杯热水,冬天室温低时冷却得快,夏天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好动脑筋的小明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其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
B.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质量有关吗?
C.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环境的温差有关吗?
D.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温度有关吗?
8.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B.
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C.
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
D.
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9.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
的冰没有内能
C.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
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10.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装在相同烧杯中的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并使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如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则
?
A.
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B.
两杯液体的比热容一定相同
C.
加热时间短的液体比热容大
D.
加热时间长的液体比热容大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16分)
11.
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清水渐渐变成红色,这是
?
现象。
12.
冬天,人们采用不同方式取暖,有的人用热水袋,有的人用红外线取暖器,有的人在房间里装上空调设备。试问它们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
?。
13.
同种质量,它的质量跟体积成
?比,其比值是
?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
?,物理学中用
?
表示物质的这种
?。
14.
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从图线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
?(选填“气温”或“水温”)的图线,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
15.
已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用两盏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加热的时间相同,结果发现
?
温度上升得较高;要使它们都上升
,则对
?
加热所需的时间较长。
16.
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图是通过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17.
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盛有水。甲杯中水的质量为
、温度为
,乙杯中水的质量为
、温度为
,丙杯中水的质量为
、温度为
,则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18.
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
?,目的是
?。为使实验观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
的玻璃管。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27分)
19.
晒粮食时,为什么将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把粮食摊开?
20.
有些火车站的站台建造很特别,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都呈斜面,即站台比进出轨道略高,请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样建造的好处。
21.
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
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
升高到
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
千克温度为
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
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

,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
.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
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
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
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

问:
(1)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
呢?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7分)
22.
质量为
,温度为
的冰块,吸收多少热量后,温度才能升高到
?[
]
23.
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
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
最终升高到
,【水的比热容为
,牛奶的比热容为
】不计热量损失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
的热水多少?
24.
小军同学在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
的水,总共吸收了
的热量。[水的比热容
]求:
(1)水温升高了多少
?
(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
的铁块吸收,温度升高了
,求铁块的比热容。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满香水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A不符合题意;
把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是固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在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是可见的,不属于分子的运动,C符合题意;
衣箱里的樟脑块不断变小,箱内充满樟脑味,是固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D不符合题意。
2.
A
3.
B
【解析】蔬菜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的目的是:
、让阳光能够照射到大棚内,即透光;
、防止散热,使大棚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即保温。因为塑料薄膜的透光性好,导热能力弱,所以用塑料薄膜做大棚。
4.
B
【解析】对物体加热,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物体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正确;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块的温度为
,但其内能不为
,故C错误;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D错误。
5.
C
【解析】设容器内水的质量和一杯水的质量为
,热水的初温为
,冷水的初温
,将一杯等质量的热水倒入容器中后共同的温度为

因不计热损失,
所以,由
可得:
,即

解得:,
据此可设
,则
,,
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时,相当于同时向冷水中倒入两杯热水,

即:
解得:,
所以,冷水温度将再升高

6.
D
【解析】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
挂一个或两个钩码时,改变的是对铅柱的拉力大小,可以探究两铅柱之间的引力大小,故AB错误;
铅柱略错开时,改变了铅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探究引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
将两个粘在一起的铅柱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开,可以表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铅柱粘在一起的,故D正确。
7.
C
8.
A
9.
C
10.
D
第二部分
11.
扩散
12.
热传导;热辐射;对流
【解析】热传递三种方式的异同点:
一般情况下,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是同时起作用的,但有时其中有一种是主要的。人直接接触热水袋,主要靠热传导方式从高温的热水通过袋壁把热传导给人体。红外线取暖器主要通过辐射红外线到人身上,使人变暖。装空调设备的房间里靠空气对流来传递热量,热的空气不断上升,冷的空气不断下降,使整个房间变暖。
13.
正;不变;不同;特性;密度;特性
14.
水温;水的比热容大
【解析】水池的水和陆地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乙是水温的图线,原因就在于水的比热容大。
15.
煤油;水
16.
热传递;减少
17.
丙;甲
18.
水;测出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细
【解析】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玻璃管。
第三部分
19.
晒粮食时,将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粮食中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粮食中水的蒸发;
把粮食摊开,是为了增大粮食中水分的表面积,从而加快粮食中水的蒸发。
20.
车进站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少因刹车损耗的机械能;
车出站时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作用。
【解析】车进站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少因刹车损耗的机械能;
车出站时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作用。
21.
(1)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
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
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
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

将这部分温度为
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
的构件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

再将这些温度为
的热水倒掉,然后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来使温度为
的构件升温,.
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就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
验证:如将
热水分
次倒出,每次倒出
,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即:
解得:,
同理:
解得

解得

由此可知,倒到第三次时构件达到
(2)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或用流水法进行),因为这样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温。
第四部分
22.
【解析】。
23.
(1)
【解析】
??????(2)
【解析】
24.
(1)
【解析】由公式
得:

??????(2)
【解析】由
得铁块的比热容:

第7页(共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