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 素【课件+教案+练习+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 素【课件+教案+练习+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9-24 11:36:05

文档简介

【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 素【练习】含解析版
可用于课前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 相同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 硅 铝 铁
可用于课中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
2.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生铁?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类别归纳的能力。
答案:(1)⑥⑦⑨? (2)①②③④⑤⑧⑩? (3)③⑤⑧? (4)③⑧? (5)⑩ (6)①②④
3.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一种单质 D.可能是混合物
思路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虽然只由氧元素组成,但它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A错,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B对。C、D错,从宏观上说,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水中的氧和氢两种元素已失去了在单质时的性质,不可能含有氧和氢两种单质?分子。?
答案:B
5.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思路解析:由元素的概念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应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可见,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而选项B、C、D不是判断的依据。
答案:A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4)表示两个氯原子的符号是Cl2,表示一个氯分子的符号是2Cl。
思路解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铁、铜等。必须强调是“纯净物”而不是“物质”。因为像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同种碳元素组成,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并不一定就是氧化物,如氯酸钾(KClO3)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3)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就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此外,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说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是错误的。
(4)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名称,也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有几个该原子,如两个氯原子,应写成2Cl。而表示氯分子时,应把“2”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Cl2。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7.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对于物质组成,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描述: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氧元素,在这些物质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答案:水分子 氧元素 氧原子
可用于课后
1.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具有的意义。
(1)2个钙原子____________,(2)氧气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____________,(4)氮元素____________,(5)3个铁原子____________,(6)2个氖原子____________,(7)H____________,(8)4P____________,(9)2Cl____________,(10)3H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元素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同时也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当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后,则只表示该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Ca既表示钙元素,同时表示一个钙原子,但2Ca则只能表示2个钙原子,不能表示2个钙元素。
答案:(1)2Ca (2)O2  (3)CO2  (4)N  ?(5)3Fe? (6)2Ne (7)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8)4个磷原子 (9)2个氯原子 (10) 3个氢原子
2.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 ( )
A.Al2O3 B.Al2(SO4)3 C.Al(NO3)3 D.Fe(NO3)3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不同环境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如搜索“化学之最”“元素之最”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Al)和氧(O),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N)。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铝〔Al(NO3)3〕。
答案:C
3.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①可显-2价,⑤可显+2价
B.①②为非金属元素,④⑤为金属元素
C.上述粒子在形成化合物前后,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改变而质量不变
D.在化学反应中①与④、②与⑤相互作用,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
思路解析: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为氧元素,②为氟元素,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③为氖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④为钠元素,⑤为Mg元素,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①②④⑤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均能形成与③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这些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无论是得电子还是失电子,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一定不会改变的。
答案:C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Mg C.H D.N
思路解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该符号成为单独的元素符号,排除A。当原子直接构成单质时,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合题意的只有B。C和D选项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H2和N2。
答案:B
5.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思路解析: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有一些是有害元素,如本题中D项中的铅。其他三种元素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答案:D
6.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为是否由( )
A.同种物质组成 B.同种元素组成
C.同种分子组成 D.同种粒子组成
思路解析:单质和化合物同属于纯净物,从宏观角度看它们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A、C“同属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都无法确定其组成是一种或多种元素,所以不能视为判断的依据。B正确。D“粒子”的组成本身,无法判定其元素的组成,当然也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答案:B
7.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思路解析: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从宏观上说,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一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B
8.判断以下的叙述是否错误,说明理由。
(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2)单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3)单质和单质混合就形成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混合就形成混合物。
(4)溶于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5)有固定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6)洁净的糖水是纯净物。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答案:(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
(3)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
(5)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6)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9.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
(1)纳Ne____________;(2)汞H G____________;(3)绿Cl____________;(4)猛MN____________;(5)美Mg____________;(6)钙Cd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只有一个字母时应大写,若有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答案:(1)氖 Ne (2)汞 Hg (3)氯 Cl (4)锰 Mn (5)镁 Mg (6)钙Ca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研究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查找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包含了许多规律,如第1周期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第2周期元素有两个电子层;每1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每一列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每一周期的元素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等等。
答案:(1)氯 非金属
(2)②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③每周期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都是稀有气体元素
11.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简单分成下列几类,请完成下表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1)同种物质组成 同种分子组成 氯气、二氧化碳等
(2)不同元素组成 不同种分子组成 白酒、蔗糖水等
(3)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分子组成 氢气、氧气等
(4)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分子组成 酒精、二氧化碳等
(5)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 水、二氧化硫等(共26张PPT)
【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课件
学校:黄冈市蔡河中学
教师:陈小兵携教研组
我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我们都有8个质子,所以我们统称为氧元素。
H2O
CO2
O2
一、 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种类 3000多万种
元素的种类 100余种
原子能表示种类又能表示个数,为什么还要建立一个只表示种类而不能表示个数的“元素”概念呢?
“一类原子”就是指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由于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原子质量却不相同。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 硅> 铝> 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元素 氧 碳 氢 氮
质量分数% 65 18 10 3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元素 氧 硅 铝 铁
质量分数% 48.60 26.30 7.73 4.75
(1)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分子 原子 元素
真实的粒子 真实的粒子 宏观称谓
有个数
有种类 有个数
有种类 无个数
有种类
分子由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H2O H O 氢元素
氧元素
纯净物
元素
宏观组成
(个)分子
原子(个)
相同质子数
微观构成
微观构成
微观构成
(2)分子、原子、元素、宏观、微观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说法
1.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 一个分子是由若干原子构成的
思考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 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3 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
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D
思考讨论:这几个概念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和区别?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氧元素)元素
物质(如氧气)
(氧原子)原子
分子(氧分子)
宏观概念
微观概念
历史上,道尔顿曾用图形加字母
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
二 元素符号
1 元素符号的发展
2、分类:
金属元素-------Na、Mg、Fe(Hg)(金)
非金属元素------C、N、O、Cl(石、气)
稀有气体元素----He、Ne、Ar(气)
3、 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H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Fe 铁元素 一个铁原子 (此外还可表示铁)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若干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如3H只表示三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的书写
判断对错:钙CA 氯CL 氦He 镁mg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N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He Fe Zn
记住并会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
氢 氦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C N O F Ne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Na Mg Al Si P S Cl
氩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Ar K Ca Mn Fe Cu Zn
银 钡 汞 金
Ag Ba Hg Au
三、 元素周期表
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发现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表
中除收入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外,
还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27个空
位,并大胆地预言了11种未知的新
元素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同时根据它们的性质取了名字,如
类铝、类硼、类硅等,后来都得到
了验证。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2 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个纵列叫一个族(8、9、10共成一个族)
3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原子序数
4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区
考察元素周期表,讨论下列问题
1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每周期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3 每一周期都以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
4 以上事实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上的联系
5 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元素周期表有什么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1)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接近的元素化学性质越相似,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催化剂、农药)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2、实验室测得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A
D
3、双氧水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在实验室里可用于制氧气,过氧化氢是由 和 组成的,在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2个 和2个 。由于过氧化氢和水在组成上虽然 种类相同,但是 构成不同,所以二者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氢元素
氧元素
氢原子
氧原子
元素
分子【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 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 教学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准备】
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回忆)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疑)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引出“课题2元素”。
(回忆)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回忆。口答:碳12原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感觉自然。
大胆猜想引导对比 (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投影)1.介绍几种原子。 猜测:1.有;2.不确定3.没有 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形成概念 (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观察后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为形成概念打下基础。
(投影)2.在投影1的基础上,在两组原子的右侧分别打上“碳元素”、“氧元素”。 观看屏幕,注意变化。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同桌交流后,请代表发言。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体验“我会学”的快乐。
布置阅读P71教材课题2的第一段。 阅读课文。讨论:怎样区别氢元素和铁元素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讨论比较 (投影)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内容见表: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共同完成表内的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对已学概念的分析、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地使用元素、原子的概念。
微观分析验证旧知 有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卡片。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水——→氢气+氧气氢气 + 氯气——→ 氯化氢 分组活动。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借模型卡片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分析。
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得出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 借助卡片,通过有趣的拆拆、拼拼,轻松得出结论。
打比方 (过渡)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百多种。 体会、感悟。 真切地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及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找规律知分类 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成三类。(板书)元素的分类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金属元素:“金”字旁(汞除外) 按偏旁进行分类。 在已有的语言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寻找规律,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活动探究 完成教材中P74“活动与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观察教材P71图4—4,阅读P72“资料”中内容,讨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矿泉水商标,一些药品说明书等),彼此增进认识:1.各种元素在自然界 中的含量各不相同;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依次是氧、硅、 铝、铁。 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地壳、生物细胞、某些食品中含量较大的元素。使学生自觉接受化学的科学常识。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 素 (第一课时)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读法及写法:
2.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0月 日
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 导忆 入旧 新知 课 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阅读教材P73“资料”栏。)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自学教材联想对比巧记符号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表4—3。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根据表4—3,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特点。集体朗读表4—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同学们能否寻找一些记忆的方法,如:联想、对比等,尽快认识这些元素符号呢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妙方” 同桌讨论、交流;全班介绍。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自我展示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卡片问答)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手中出示的写有元素名称的卡片,说出元素符号,比一比,谁说得快 学生抢答。 在趣味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
介 巩绍 固意 拓义 展 (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介绍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练习)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Fe (2)3Fe (3)nFe 以具体符号“H”、“N”为例,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思考回答。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解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加强对元素、原子概念的理解。
了 阅解 读史 教实 材 (投影)4.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观看、聆听。 增进对科学史的了解,体会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 归动 纳探 小究 结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形式的建议:1.小组抢答竞赛;2.小组交流后由代表发言。 人人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跟大家说一说。(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适时纠正、补充、表扬与鼓励。)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 素 (第二课时)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用途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 素【测试】含解析版
1.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是硅元素,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很综合,包括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是与质子数相对应的,周期表中各个位置是固定的:上左的位置是原子序数,上右的位置是元素符号,中间的位置是元素名称,下边的位置是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2.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铁 C.氧 D.硅
思路解析:要记住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名称。
答案:A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态氧、河水 B.二氧化碳、氧化镁
C.铁锈、冰水 D.氯酸钾、二氧化锰
思路解析: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要从含有物质的角度出发,只含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是混合物。不要从含有几种元素的角度去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答案:A
4.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思路解析: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或者是质子数相同。
答案:B
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思路解析:单质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在这里没有说明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也就是说它有可能是混合物,也有可能是纯净物,如果是纯净物只能是单质。但它一定不是化合物或氧化物,因为它只含有一种元素。
答案:D
6.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是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③④ D.①②④⑤
思路解析:从宏观上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对于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要分清楚。
答案:B
7.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思路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对于一些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测出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有时还可以把一种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分析产物的成分,来得出该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我们可以从电解水的例子看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不能得出,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没有改变。蜡烛燃烧,其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在生成物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那么在反应物中也有这三种元素,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没有碳元素和氢元素,那碳元素和氢元素只能来自于蜡烛中,对于蜡烛中是否含有氧,不能确定。
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8.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C)、硫粉(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成的。
(1)黑火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黑火药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
(2)黑火药中共含有几种元素?分别写出这些元素的名称。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个信息题,从题干中不难得出问题的答案。
答案:(1)黑火药是混合物;碳和硫是单质,硝酸钾是化合物。
(2)黑火药中共含有5种元素,它们分别是碳元素、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