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解应用
【仪器和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气球、烧杯、小试管、镊子、坩埚钳等
药品:白磷、铁钉、CuSO4溶液、盐酸、碳酸钠、镁带等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如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P+O2P2O5;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渐渐变短,石蜡+O2CO2+H2O。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请大家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大胆地作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作出假设
回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除了相等,还可能有哪几种情况呢?
学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投影:假设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假设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假设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假设,这很好,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验证你的假设呢?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事实来验证
教师:不错,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追问:怎样才能知道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呢?
学生:用天平称量。
教师:对,可以用天平来称量。现在我们就用托盘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可行性,以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实验为例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90页的活动与探究讨论一下如何设计这两个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同学们设计得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记录好实验结果,填入P91的表格内。
投影:活动与探究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注意事项:
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不用橡皮塞而改用气球套在锥形瓶口,连同白磷一起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白磷燃烧时移开酒精灯,此时不要用手拿锥形瓶。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方案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气球有沙眼所致。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我们称量的是哪些物质的质量?
学生: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反应后我们称量的是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也就是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相等。
投影方案一的实验现象、结果、分析
方案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你们这个实验完成得非常不错,那么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什么?我们称量的又是哪些物质的质量呢?
学生: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反应后我们称量的是生成物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也就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相等。
投影: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相等 相等
分析 P+O2P2质量总和=质量总和 Fe+CuSO4Cu+FeSO4质量总和=质量总和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了共同的结论,这非常不错。其实,在很早以前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做了大量的实验,也和同学们一样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拉瓦锡就是发现这个规律的科学家之一,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发现的。
播放影片: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教师:我们学习自然科学也要像拉瓦锡等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一样,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去不断地探索,不断进取。
问:如何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教师:大家考虑一下,在这个定律中最关键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分析其中的关键词
投影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关系,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要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教师: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以电解水为例再从微观角度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看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投影: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教师:大家看,这是一个水分子,红色代表氧原子、蓝色代表氢原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
追问:分子的种类变了吗?分子的数目呢?
教师分析:既然是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肯定发生了变化,因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也就是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分子的数目却不一定变,比如电解水的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数发生了变化,但在H2+Cl2==2HCl中,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追问: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构成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变了吗?
学生:没有,它们只是经过了重新组合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现在你知道质量守恒的原因吗?
学生: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个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板书:2、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过渡: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在通过下面的实验来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实验5—1]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
学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学生:讨论
回答: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追问:如果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结果会怎样?
教师:分析得不错,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分析时一定弄清楚参加反应的是哪些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是哪些物质。那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呢?
[实验5—2]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教师: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这与质量守恒定律想违背吗?
学生讨论:
回答: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有白烟跑到空气中。
教师:镁带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白烟是生成物氧化镁,氧化镁是很细的粉末,在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逸散到了空气中,失掉了一部分生成物所以我们称得的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那如果在然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教师:仔细思考,是相等吗?注意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的是哪些物质?
学生: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
教师:分析得很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投影: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教师:我们知道了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我们怎样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
投影:试试看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_____克。
(2)在A+B=C的反应中,足量B与W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2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___克
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一定有的元素: 可能有的元素: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后作业】:教材P96 3、4
投影:
投影:思考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3Y2=2Z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应是( )
A、XY2 B、XY3 C、X2Y3 D、X3Y2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原因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测试】含解析版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思路解析: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
答案:D
2.许多年前,李洪志在一次“法轮功”演讲会上说他可以用气功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变成石油(由碳、氢、氧元素组成)。这当然是弥天大谎。请你用化学知识来批驳李洪志的这一说法是伪科学的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不可能把水变成含有碳元素的石油。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不可能把水变成含有碳元素的石油。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D.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思路解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原子数目没增减,原子质量相同。
答案:C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轻。
解答:(1)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是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氧化镁。
2Mg+O22MgO
显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反应物镁条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氧化镁的质量要比镁条的质量大。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之和,即氧化铜与水与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可以自由逃逸到空气中去,剩下的固体物质只有氧化铜,其质量肯定要小于碱式碳酸铜的质量。
5.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5 g A与10 g B恰好反应生成了13 g C和若干克D,要制得4 g D时,参加反应为A的质量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
A + B ==== C + D
5 g 10 g 13 g X=2 g
M 4 g
答案:10 g
6.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说,他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
思路解析:该说法违反科学之处有两点:(1)金属单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根本不存在铝分子、铜分子、金分子。(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铝根本不会变成铜和金。
7.图5-1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图5-1
A.4∶1∶3 B.3∶1∶2
C.4∶1∶2 D.3∶1∶3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识图能力。反应前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变成2个C分子和1个A分子,说明A分子没有完全反应。即3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C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答案:B
8.铜在空气中易生锈,生成一种叫“铜绿”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u2(OH)2CO3,它由碳、氢、氧、铜四种元素组成。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铜生锈仅是由铜、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2)你猜测铜生锈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参加反应?
(3)怎样防止铜生锈?
思路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这条规律,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隔绝空气和水,不满足铜生锈的条件,铜也就不会生锈了。
答案:(1)不正确;因为铜、氧气、水中没有碳元素,而“铜绿”中有碳元素,不符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2)铜生锈还可能有二氧化碳参加。
(3)隔绝空气和水。
9.科学家正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和水,水能有效地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即2H2O2H2↑+O2↑。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以下两点:①水在激光和催化剂TiO2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②每36 g水可以分解生成4 g氢气和32 g氧气。你还能想到更多吗 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空白中(再任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的理解,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即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各物质的质量比、原子数等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
答案:③每2个水分子分解产生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④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⑤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是氢、氧元素(答案不唯一)【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 【练习】
可用于课前)
1. ____________的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
答案: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总和 总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答案: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答案:质量守恒 化学计量数 种类 数目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答案:C H O
可用于课中)
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
A.8克 B.12克 C.11克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生成9克水,则最少需要O2 8克,因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所以H2为(20-8)克=12克。同理,生成9克水,则最少需要H2 1克,那么O2的质量应为19克。
答案:B
2.Y2+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
A.X2Y2 B.X2Y C.X3Y4 D.XY2
思路解析:根据两边原子种类不变,方框中肯定有X。根据原子数目不变,左边Y原子数为2,而右边Y为4,因此方框内定有Y原子。又综合方框前的化学计量数“2”分析,应选B项。
答案:B
3.在X+2O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5OH C.CH3OH D.CH3COOH
思路解析:从微观上看,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成立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来解此题。依据质量守恒定律,X分子与O2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与CO2和H2O中的相同。在生成物中共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2个氧分子有4个氧原子,所以推断出:在1个X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而没有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H4。
答案:A
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思路解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答案:C
可用于课后)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思路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因此A、B不正确。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B2====2C 中,“C”的化学式用A、B可表示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答案:AB
3.已知A+B====C+D反应中,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若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耗2.4g,则生成C____________g。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消耗2.4 g ,生成物C与D的总质量也为2.4 g,又知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则生成C的质量为0.6 g。
答案:0.6
4.已知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若A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4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为12 g。又知A 10 g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B为2 g ,则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5∶1 。
答案:5∶1
5.(山东烟台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M N X Y
反应前质量/g 8 11 18 10
反应后质量/g 8 33 4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A.X+Y====M+N B.X+Y====N
C.N====M+X+Y D.X+Y+M====N
思路解析:
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类型。在反应前后M质量没变,可视为催化剂,X减少14 g,Y减少8 g,均为反应物,N增加22 g,应为生成物,反应表达式为X+YN,属化合反应。
答案:B
6.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为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以得到:mC=(mA+mB)-mD=10 g+10 g-8 g=12 g。
答案:12 g
7.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
CxHyOz+(x+-)O2 xCO2+H2O
若1个分子的CxHyOz与3个O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2个分子的CO2和3个分子的H2O,则x、y、z值分别为( )
A.2,3,4 B.2,6,1 C.1,3,2 D.1,2,3
思路解析:x=2,=3,则y=6,用排除法选B。或列式x+-=3,解得z=1。
答案:B
8.将A、B、C三种物质各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5∶1 B.5∶2 C.5∶3 D.4∶1
思路解析:A + CD由于D为16克,A为10克,所以参加反应的C为6克,C余4克。B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4=5∶2。
答案:B
9.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煅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这里包括两个反应:
2Mg+O22MgO
MgCO3MgO+CO2↑
对于镁粉来说,生成物质量增加了,增加部分是反应氧气的质量。对于碳酸镁来说,生成物质量减少了,减少部分是CO2的质量,且增加量等于减少量,这样不难计算。同学们不妨动手试试。
答案:44%
10.用10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思路解析:反应前:
MnO2的质量为:100克×25%=25克
KClO3的质量为:100克-25克=75克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克÷30%=83.3克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克-83.3克=16.7克
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16.7克
x=42.6克
答案: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克,制得氧气16.7克。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
解:2Mg+O22MgO
2×2432
68
由于,所以氧气过量。
设6 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2Mg+O22MgO
48 32
6 g x
,x=4 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 4 g=10 g。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4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 g氧化镁。(共47张PPT)
【黄冈教研备课精品套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件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学校:黄冈市蔡河中学
教师:陈小兵携教研组
复习: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氯酸钾受热分解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加热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提问: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 依据是什么
有新的物质生成
提问:在化学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可能存在哪几种关系呢?
反应前,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x)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y)
可能出现的情况:
1、x>y
2、x3、x=y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点燃
质量变小
质量变大
质量不变
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
提出假设
实验分析
得出结论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1)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
(2)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探究实验1
活动与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活动与探究1 :
实验名称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天平平衡
活动与探究1 小结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实验步骤: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小烧杯放在天平左盘, 用小试管取约1/3试管硫酸铜溶液; 3、反应前称量: 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和铁钉一同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中。(砝码不动) 5、反应后的称量: 把小试管再放入小烧杯中,称得总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活动与探究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Fe + CuSO4 =
Cu + FeSO4
银白色
蓝色
红色
浅绿色
活动与探究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视频)
实验名称 铁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天平平衡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活动与探究2 小结
硫酸铜 + 铁 → 硫酸亚铁 + 铜
M1 = M2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
不变
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 恒定律。
练习:
则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为____克
24克镁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40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 参加了反应。
16
1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会守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微观 ①原子的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③原子的质量 ①分子的种类
宏观 ④元素的种类
⑤元素的质量
⑥物质总质量 ②物质的种类
实验5-1视频:
实验名称 碳酸钠和稀盐酸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天平不平衡
产生大量气泡,粉末逐渐减少
讨论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钠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在实验5-1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实验5-1:
实验5-1小结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在密闭容器中
资料链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
拉瓦锡的实验(1777年)
失败
成功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视频)
实验5-2:
实验名称 镁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天平不平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实验5-2 小结
在开放容器中:
镁 + 氧气 → 氧化镁
M1 < M2
点燃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
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答: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
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律, 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质量大。
思考:
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了?
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石蜡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减少,但石蜡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
碱石灰
想一想:如图所示,用碱石灰把二氧化碳和水都收集起来,你认为天平会平衡吗?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点燃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反而是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
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应用
B
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在 A + B —— C + D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完全反应,生成 3克C,求生成的D的质量。
解: A + B —— C + D
5克
4克
3克
?
m D =5克 + 4克 –3 克 =6克
2、某物质M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则它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A、C H B、 C
C、C H O D、H O
点燃
M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C、H
O
H、O
C、O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粒子个数比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反应物:S、O2。生成物:SO2。条件:点燃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32 :16×2 :32+16×2
32 : 32 : 64
S + O2 == SO2
(1)意义
点燃
S + O2 == SO2
点燃
S + O2 == SO2
点燃
1 : 1 : 1
S + O2 == SO2
点燃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本质: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和
条件
生成
32 : 32 : 64
S + O2 == SO2
点燃
2)质量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S + O2 == SO2
点燃
1 : 1 : 1
3)粒子个数方面: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我思我获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原因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应用
应用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进行有关计算
实验时应该注意几点:
1、要用实验事实来验证,检验假设。
2、判断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要选择天平做为主要工具。
3、要多选用几种现象不同的化学反应作为实例。
某有机物4.6克充分燃烧后生成 8.8克二氧化碳 和5.4克 水 。 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
有氧元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