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08: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2.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  )
A.王淦昌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3.
“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4.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刘筠
B.陈国达
C.黄伯云
D.袁隆平
5.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6.1986年我国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颁布的法律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袁隆平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因为他(  )
A.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B.创立地质力学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8.《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9.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导弹发射成功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1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一规定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2.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l号
D.神舟六号
13.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是我国第一颗(  )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
14.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华罗庆
15.“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失业率居高不下
B.就业观念的变化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医保制度的变化
16.近现代中国,在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这一目标的激励下,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下面选项中全部属于科学家的一组是(  )
①李四光
②鲁迅
③聂耳
④徐悲鸿
⑤钱学森
⑥袁隆平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⑤⑥
17.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18.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19.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

A.?绿色食品???B.?出门旅游????C.?凭票购买?????D.?提前消费
20.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职工养老保险制度??B.?职工失业保障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21.如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2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是指(  )
A.邓稼先
B.王淦昌
C.屠呦呦
D.袁隆平
2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
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25.对联折射出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2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二、材料分析题
2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以“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1)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根据材料指出我国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
(2)请列举两项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令人瞩目的成就。
(3)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核力量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1985年
向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材料二
(1)请写出三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材料二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过:“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的情景。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我国发展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哪一年爆炸成功?为反击敌人的核武器进攻,我国成立了什么部队?
(3)原子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成功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10:ADDDB
DACAC
11-20:CCDBD
DCACC
21-26:ACDDD
C
27.
(1)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
(2)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成功进行导弹试验。
(3)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创举。(言之有理就行)
28.
(1)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杨利伟等。(答出任意三位即可)
(2)原子弹(或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拘泥文字表述的一致性。学生从加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航天事业发展等具体方面答题亦可)
29.
(1)满足自卫的需要。
(2)1964年。第二炮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