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测试题
1.
小红走到鲜花店门口闻到了花香,走到蛋糕店门口闻到了蛋糕的气味,走到垃圾箱旁边又闻到了阵阵臭味,所以他认为空气没有固定的气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同意,空气的气味就是变来变去的
√
不同意,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测查点】
对空气特点的理解与变通
2.
小明把一根粉笔不小心掉到了水里,粉笔周围冒出了很多气泡,这个现象说明粉笔里面有(
)
√
空气
泡沫
水
【测查点】
利用所学解释身边的现象(共5张PPT)
空气
暗箱游戏
游戏规则:
不能看只能摸,将不是空气的袋子拿出来。
捉住空气后,
记得观察空气呦~
水槽
纸条
回形针
保护空气
保护环境
图行天下
photopic人教鄂教科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空气
年级及学期
二年级上学期
相关领域
物质科学领域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等特征。
2.
知道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2.能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与不同。3.能借助其他材料的帮助观察空气,并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态度1.有兴趣探究并记录观察到空气的特征。2.如实描述探究空气特征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水和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等特征。教学难点:能借助其他材料的帮助观察空气,并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集中话题
出示两个瓶子,一个空瓶子,一个装水的瓶子,请学生分辨哪个是装水的瓶子,说一说水的特点。将学生说到的水的特点进行板书。出示另外一个瓶子,里面有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空气。说一说对空气有什么了解。(将学生说到的与水相同的特点分别出来,并表示在板书上)
学生区分装水的瓶子,描述水的特点: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可流动。预设1:什么都没有;预设2: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轻、很重要……
通过对水的特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并将水的学习方式类比到空气的学习中来,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为后面进行水和空气的比较奠定基础。通过学生交流对空气的了解,可以了解学生对空气的前概念,同时也引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空气学习的关注。
分别装有水和空气的凭瓶子板贴
5分钟
探究活动
1.暗箱找空气出示黑布袋子,讲解游戏规则:袋子里有5种物品,其中有一袋子里面装的是空气,组内的四位同学依次摸一摸,拿出一样你认为不是空气的物品,将装有空气的袋子留在黑布袋中,游戏过程中不能打开袋子看,只能摸,每人只能拿一次,拿出来的物品不能再放回去。
游戏结束后进行交流,自己拿出的是几号物品,摸的时候为什么认为它不是空气?空气摸起来是什么样的?2.收集空气带领学生发现,空气看不到,摸不着,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是怎么摸到空气的?出示一个塑料袋,能把空气捉住吗?怎么捉?在哪儿捉?使用袋子装空气,在装空气的过程中,利用更多感觉器官观察空气。3.证明袋子里有空气空气真的被装在袋子里了吗?怎么能证明?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的材料:打开的曲别针,纸条,装水的水槽,启发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预设会看到的现象。4.看到瓶子里的空气
出示上课前的空瓶子,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瓶子里的空气吗?5.小结空气的特点总结空气的特点,证实开始上课时学生对于空气的了解。追问:看到哪些现象说明空气没有固定形状、可流动。
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空气的特点,与其他材料的不同。沙子、积木摸起来硬硬的,有着固定的形状,橡皮泥摸起来是软的,可以捏成各种形状,水气球摸起来凉凉的;如果有学生拿出了空气的袋子,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但可以借助袋子“摸”到空气,感受空气。预设1:跑起来,用袋子兜一下,扇扇风等,可以捉住教室里的空气。预设2:用嘴吹,继续提问,用嘴吹和用袋子兜一下有什么区别,哪种方式更合适。引导学生发现,用嘴吹经过身体的转化,空气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袋子鼓鼓的,启发学生想到更多证明袋子里有空气的方法。用袋子里的空气吹纸条,纸条会被吹起来;吹自己的脸会感觉有风;将袋子放到水中挤出空气,会有很多泡泡。小组活动,证明空气被捉进了袋子里,并观察看到的现象。用力挤瓶子会感觉有风;把瓶子放入水中会看到气泡出来。学生演示将瓶子放水中看气泡的方法。
结合实验观察学生总结空气的特点: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可流动。放到袋子里或气球里的空气,会随意变化形状;袋子里的空气将小纸条吹开可以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单调地观察空气,学生会觉得没意思,利用暗箱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将空气和几种不同物品的比较,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空气和水、积木等一样,也是一种物质。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种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借助其他物品就能感知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亲自用袋子装空气的活动,使学生明确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在活动中多感官观察空气,使之对空气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借助一些物品进行观察这种转化方法的认识。通过证明空气被捉进袋子的活动,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观察空气,感受空气,借助扎孔吹纸条,放水里冒气泡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于转化法的认识。借助水看到瓶子中的空气,也是转化法的应用,帮助学生搭建认识事物,观察事物的桥梁,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总结空气的特点,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全面的认识,同时将学生的观察结果物化为文字,加强印象。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5分钟5分钟15分钟2分钟2分钟
总结比较
对比水和空气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吗?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完成板书韦恩图。空气和水都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活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怎么做来保护它们?
共同点: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可流动。不同点:空气轻,水重,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将空气和水的相同点、不同点总结在记录单上。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空气,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绿色出行,减少烧烤等行为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
利用韦恩图帮助学生梳理水和空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固体、液体、气体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意识到,保护水、空气以及我们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板贴
6分钟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
1.在学生发言中,学生互相之间评价。例如,在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小组展示后,全班集体的赞同;学生个体对同学发言的质疑;学生个体对同学发言的赞同和补充。
2.在完成实验后全班的分析中,学生自主的比较和评价。教师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例如,在学生提出推测后,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并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亮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做文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展示,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自信心。2.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鼓励、强化和指导。评价层级科学知识水平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特征,不能对比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水平2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等特征,但不能准确描述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水平3通过观察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等特征,并能对比描述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探究水平1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不能独立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与不同,不能借助其他材料证明空气的存在。水平2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能主动对比水和空气的相同与不同,不能借助其他材料证明空气的存在。水平3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主动对比水和空气的相同与不同,能够借助其他材料的帮助观察空气,并证明空气的存在。科学态度水平1较有兴趣探究并记录空气的特征,不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水平2有兴趣探究并记录空气的特征,能如实描述探究空气特征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但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也不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水平3有较浓厚的兴趣探究并记录空气的特征,能如实描述探究空气特征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水平1不清楚水和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水平2知道水和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水平3知道水和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将对水的认识类比到对空气的学习中来。
回顾水的特点
集中话题
交流对空气的了解
了解学生前概念。
通过手感知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类比。
暗箱摸空气
多感官观察空气
袋子装空气,进行观察
探索与调查
归纳总结空气特点
小结空气特点
借助其他物品进行观察
看到袋子里的空气
观察比较,进行总结
比较水和空气
回顾与总结
空气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