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别占据了地球表面多大的面积。
2、通过学习,知道地球陆地表面除了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存在水以外,
大气中以及以下也有水。
3、通过学习,学会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了解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量并不充足,能提出一些节约用水建议和措
施。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准备:去掉底座的地球仪、橡皮泥、白纸、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图片。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一、导入。
1、提问: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也有奔腾不息的江河。那么除
了海洋和河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呢?
2、提问: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在面积大呢?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的分布》。板书课题:水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
1、探究海洋和陆地分别占据了地球表面多大的面积。
(1)提问:在地球仪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分布在海洋中,
怎样知道海洋和陆地分别占据了地球表面多大的面积?
(2)学生交流讨论。
(3)做抛接地球仪的活动,估算地表的海陆面积比。
*阅读课文第 34 页方框内文字,掌握实验方法。
*选举实验员和记录员。
*学生分组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
*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海陆面积比约为 7:3,即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做粘橡皮泥活动,再次估算地球上海陆面积比。
(1)阅读课文第 35 页第一段和相关插图,明确活动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活动方法。
(3)学生分组活动。
(4)分析统计结果。
*粘贴在地球仪陆地部分的橡皮泥大约粘贴了 4 瓣“橘子瓣”轮廓纸片。
*由此得出结论:陆地部分大约占整个地球的 4/12=1/3,而海洋部分大约占整个
地球的 2/3。
(5)讲述:据科学测算,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陆地面积约占 29%。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二)认识地球陆在表面有哪些水体?
1、提问:雨雪中的水来自哪里?
2、学生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4、讲述:地球表面除了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存在水以外,大气中以及地
表以下都有水。
三、拓展与应用。
1、阅读课文第 36 页资料,讨论:
*水有哪三种状态,分别存在于什么地方?
*人类能够利用的水是否充足,大约占多少?
*对于淡水的使用,我们有哪些建议?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量不足总水量
的千分之三,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量并不充足。我们要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