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3欧姆定律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1.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1.复习
(1)滑动变阻器原理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引入:影响电流的因素是电压和电阻,那么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板书: 三、欧姆定律
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开关,
灯泡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1).表1 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 R=??????Ω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1
2
3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表2 电压不变,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U= ?????? V
实验次数
电阻/Ω
电流/A
1
2
3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讲解:根据实验数据如果将其在图形中体现出来
电压/V
O 电流/A
结论:定值电阻的U---I曲线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讲解: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讲解: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 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 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讲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板书:2.公式: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板书:(1)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解题:
注: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 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
例题1:P93
已知:R = 2千欧=2000欧,I= 50毫安=0。05安。 求:U
解:根据欧姆定律
U=IR= 2000欧×0。05安 = 100伏。
答:通过电流是50毫安的电压是100伏。
作 业
布 置 P95 2、3
课堂总结 公式: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1)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