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24 20: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历史试卷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姓名 班级、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你认为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2、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相同点是
A.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B.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C.谈判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D.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4、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地点在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上海
5、下图照片拍摄于1945年,拍摄地最有可能是
A.重庆 B.南京 C.延安 D.西安
6、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7、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8、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有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广州 ④武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向是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10、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采用的战术是
A.游击战术 B.运动战术 C.蘑菇战术 D.阵地战术
11、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
12、1947年夏同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陈毅 B.粟裕 C.邓小平 D.谭震林
13、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4、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16、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之后。
A.辽沈战役 B.三大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17、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了“关门打狗”的战术。请问其中的“门”是指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大连
18、“百万雄狮过大江”是指哪次战役?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19、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
A.12年 B.22年 C.25年 D.30年
20、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
21、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2、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23、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辽沈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4、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它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5、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26、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27、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8、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辽沈战役 D.渡江作战
2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0、小明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当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二、非选择题(40分)
1、连线题(6分)
下面是 “三大战役”的名称、地点、指挥人物,请连线
战役名称 地点 指挥人物
辽沈战役 徐州为中心 粟裕、谭震林、聂荣臻等
淮海战役 北平、天津等地 林彪、罗荣桓等
平津战役 沈阳、长春等地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2、读图题(12分)
(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 )
(2)图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他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能将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说出来吗?(6分)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4分)
3、材料题(10分)
阅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图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虎踞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 这首诗作于哪次战役之后?图片(1)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一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作者借用了什么典故?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思想?(4分)
(3)图片(1)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探究题(12分)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这两位伟人是谁?(2分)
(2)辛亥革命结束了什么制度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什么社会?(4分)
(3)这两次革命出现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
(4 ) 这两次革命出现不同的结果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教训?(2分)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A C A C C D B C B C C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B B D A C D D B B D D B
二、非选择题(40分)
1、连线题(6分)
战役名称 地点 指挥人物
辽沈战役 徐州为中心 粟裕、谭震林、聂荣臻等
淮海战役 北平、天津等地 林彪、罗荣桓等
平津战役 沈阳、长春等地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第2题(12分)
(1)重庆谈判 (2分) (2)毛泽东: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4分)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2分)
(3)因为重庆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去就意味着有巨大的风险。(2分)结果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2分)
第3题、(10分)
(1)渡江战役、(1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2分)(2)楚汉战争 (1分) 、 将革命进行到底或者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2分)
(3)1949年4月23日、(2分)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
第4 题(12分)
(1)孙中山 毛泽东(2)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救国救民。
图 一
图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