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1 数与代数 课件(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1 数与代数 课件(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4 14:26:5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总复习
一、回顾整理
92+6= 72-40=
51-7= 14+60=
28+47= 40-16=
16+39= 89-46=
98
44
75
55
32
74
24
43
请根据运算方式,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一、回顾整理
加法:
减法:
92+6、14+60、28+47、16+39
72-40、51-7、40-16、89-46
92+6=98 72-40=32
51-7=44 14+60=74
28+47=75 40-16=24
16+39=55 89-46=43
一、回顾整理
不进位加:92+6、14+60
减法
不退位减:72-40、89-46
加法
92+6=98 72-40=32
51-7=44 14+60=74
28+47=75 40-16=24
16+39=55 89-46=43
进位加:28+47、16+39
退位减:51-7、40-16
一、回顾整理
笔算加法
1.如何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法?
7 5
+ 3
8
7
6 0
+ 7
7
6
2 5
+2 3
8
4
2 6
+5 7
3
8
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一、回顾整理
2.如何笔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法?
笔算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5 5
- 2
3
5
8 9
-2 5
4
6
4 5
- 9
6
3
8 0
-2 4
6
5
.
.
一、回顾整理
竖式计算。
45+26=
74-29=
60-17=
5
4
- 2 9
7 4
1
7
+ 2 6
4 5
3
4
- 1 7
6 0
.
1
43
45
71
.
一、回顾整理
3.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三个数连加,可以用前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三个数一同相加。
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先减第一个数,用差再减第二个数。
一、回顾整理
3.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8+17+28=
5
4
3
7
+ 1 7
2 8
+ 2 8
4 5
73
1
1
81-16-44=
5
6
1
2
- 1 6
8 1
- 4 4
6 5
21
.
5
4
+ 1 7
2 8
1
3
7
+ 2 8
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回顾整理
35+26-24=
15+27+32=
1
6
+ 2 6
3 5
1
7
3
- 2 4
6 1
2
4
+ 2 7
1 5
4
7
+ 3 2
37
74
1
.
竖式计算。
一、回顾整理
85-(45+27)=
72-18-25=
2
7
+ 2 7
4 5
1
3
1
- 7 2
8 5
4
5
- 1 8
7 2
9
2
- 2 5
13
29
.
.
竖式计算。
一、回顾整理
4.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一、回顾整理
山坡上有48只白山羊,黑山羊比白山羊多15只,黑山羊有多少只?
48+15=63(只)
口答:黑山羊有63只。
二、知识应用
1.算一算。
28+59= 19+32= 47+25=
23+37= 30-26= 61-18=
96-39= 70-24= 48+11=
87
60
57
51
4
46
72
43
59
二、知识应用
78+16= 54+29= 36+58= 62+31=
47-29= 61-34= 73-43= 90-27=
40-17= 52+34= 93-46= 38+47=
94
83
94
93
18
27
30
63
23
86
47
85
二、知识应用
2.填一填。
(1)笔算加、减法时,都要把( )对齐,从( )算起。
(2)比79多20的数是( )。
(3)最大的两位数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差是( )。
(4)83比38多( )。
(5)一个数比44多18,这个数是( )。
数位
个位
99
90
45
62
二、知识应用
3.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98-( )=50 ( )-50=9
99-( )=84 29+( )=74
79-( )=34 52+( )=90
48
15
45
59
45
38
二、知识应用
4.合唱队有女生42人,比男生多7人,合唱队共有多少人?
42-7+42=77(人)
口答:合唱队共有77人。
二、知识应用
5.南瓜有几个?冬瓜比南瓜多5个,冬瓜有几个?
每筐2个南瓜,有4筐。冬瓜比南瓜多5个。
我是这样做的:
2×4=8(个)
口答:南瓜有8个。
8+5=13(个)
口答:冬瓜有13个。
三、巩固反馈
29+35+9=
75-46+31=
73
60
97-25-47=
48+26-39=
25
35
53-9-37=
53-(9+37)=
7
7
1.
三、巩固反馈
2.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 透红小丑鱼比黄金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13+9=22(条) 22+13=35(条)
口答:花面神仙鱼有22条。两种神仙鱼共有35条。
三、巩固反馈
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鱼少8条。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
13-8=5(条)
口答:透红小丑鱼有5条。
四、课堂小结(共21张PPT)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第3课时 认识时间、长度单位
一、回顾整理
分针与时针的转动情况如何?分与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认识时间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1时=60分 半小时=30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回顾1】
一、回顾整理
时间的读写方法是怎样的?
认读几时几分,先看时针在哪两个数之间,经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几分。
7:45
认识时间
如何解决关于时间的问题?
认识时间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某时做什么,或用排除法排除不对应的时间,再确定所选时间。
一、回顾整理
一、回顾整理
读出下面的时间。
8:05
7:10
4:50
11:20
一、回顾整理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床长1( )90( ) 书宽15( ) 树高6( )

厘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一、回顾整理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关系是怎样的?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
200
【回顾2】
3米=( )厘米
300
7
一、回顾整理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1)玲玲身高1( )25( )。
(2)一支彩笔的长度是10( )。
(3)一把学生尺长20( )。
(4)门高约2( )。
(5)亮亮的小凳子高30( )。
(6)一棵大树高10( )。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一、回顾整理
在 里填上“>”“<”或“=”。
1米 90厘米 30厘米 1米-70厘米
100厘米 1米 2米 200厘米
50厘米 5米 1米80厘米 2米

=

=
=

一、回顾整理
测量、画线段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厘米
【回顾3】
一、回顾整理
线段有什么特征?
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测量、画线段
一、回顾整理
如何画出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测量、画线段
一、回顾整理
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
( )
( )
4厘米
8厘米
一、回顾整理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5厘米
(1)乐乐身高80厘米,再长( )厘米就到1米了。
(2)米和厘米都是( )单位,量钢笔的长一般用
( )单位,量楼房的高度一般用( )单位。
20
长度
厘米

1.填空。
二、知识应用
(3)钟面上时针表示( ),分针表示( ),钟面上
共有( )个数字,有( )个大格,( )个
小格。


12
12
60
二、知识应用
(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个大格,表示( ),
1时=( )分。
(5) 钟面上的时间是( )时( )分。
1
1时
60
6
45
二、知识应用
2.将钟表与对应的时刻连起来。
6时5分 1时50分 5时35分 12时5分
二、知识应用
3.小洁身高80厘米,她站在凳子上高位1米,你知道凳子高 多少厘米吗?
100厘米-80厘米=20厘米
口答:凳子高20厘米。
1米=100厘米
三、巩固反馈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下面可以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是( )。
①米 ②角 ③分 ④时
(2)教学楼大约高15( )。
①米 ②厘米 ③分 ④元
(3)一节课40( )。
①米 ②分 ③元 ④时



三、巩固反馈
过10分
过30分
2.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
8:00
8:10
10:00
10:30
四、课堂小结(共27张PPT)
1 数与代数
第2课时 表内乘法
总复习
一、回顾整理
1.一共有多少个?
5+5+5+5=20(个)
4×5=20(个)
或 4×5=20(个)
【回顾1】
一、回顾整理
乘法的含义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2+2+2=2×4
6+6+6=6×3
5+5+5+5+5=5×5
一、回顾整理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 5 =10











“×”叫做乘号,乘号左右两边的数叫做“乘数”,所得的结果叫做“积”。
一、回顾整理
填空。
(1)7×8=( ),是根据口诀( )想的。
(2)四九( ),根据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
式是( )和( )。
56
七八五十六
三十六
4×9=36
9×4=36
(3)一张方桌坐8个人,5张方桌坐( )人,算式是
( ),口诀是( )。
(4)7+7+7+7+5=( ),还可以写成( )
或( )。
40
8×5=40
五八四十
33
7×4+5=33
7×5-2=33
一、回顾整理
乘法口诀表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一五得五
一六得六
一七得七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四四十六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九九八十一
八九七十二
【回顾2】
一、回顾整理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 )二十一 五八( )
( )九五十四 九九( )
( )七十四 五( )三十五
六六( ) 三( )二十七



三十六
四十
八十一


一、回顾整理
1~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征?
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一、回顾整理
算一算。
3×6= 9×3= 2×6=
6×4= 1×9= 4×8=
4×9+6= 6×4-7=
18
24
42
27
9
17
12
32
一、回顾整理
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在求几和几的和的实际问题时,用加法计算。
一、回顾整理
1个花盆能栽5朵花,8个这样的花盆一共能栽多少朵花?
5×8=40(朵)
口答: 8个这样的花盆一共能栽40朵花。
一、回顾整理
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乘加、乘减
5×6-3=
27
4×6+3=


27


在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回顾3】
一、回顾整理
5×7+20= 7×9+17= 6×8+30=
7×9-9= 6×7-34= 9×6-38=
55
80
78
54
8
16
二、知识应用
× 1 2 3 4 5 6 7 8 9
1 1
2 4
3 9
4 16
5 25
6 36
7 49
8 64
9 81
1.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积。
2
3
4
5
6
7
8
9
2
6
8
10
12
14
16
18
3
6
12
15
18
21
24
27
4
8
12
20
24
28
32
36
5
10
15
20
30
35
40
45
6
12
18
24
30
42
48
54
7
14
21
28
35
42
56
63
8
16
24
32
40
48
56
72
9
18
27
36
45
54
63
72
二、知识应用
(1)任意指一个积,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2)观察每行或者每列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下面的表格师上表中的一部分,请把它们填完整。
24
30
63
20
25
48
56
54
54
48
56
× = (辆)
二、知识应用
2.(1)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
× = (辆)
4
2
8
2
4
8
= (个)
= (个)
二、知识应用
2.(2)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9
3
8
×
+
35
9
4
1
×
-
35
二、知识应用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 )< 29 3×( )< 13
17 >( )×2 5×( )< 24
2×( )< 15 46 >( )×5
4
8
7
4
4
9
三、巩固反馈
四七( ) 八( )七十二 ( )八二十四
六九( ) 五( )三十 ( )八五十六
7×9= 6×7= 5×4= 3×6= 4×6=
4×9= 6×8= 5×9= 5+8= 9-6=
二十八


五十四


63
42
20
18
24
36
48
45
13
3
1.
三、巩固反馈
2.在 里填上“+”“-”“×”或“>”“<”“=”。
4 6=24 25+8 35 2×6 12 4×9 34
30 6=24 34-20 15 5×7 32 8×9 73
×

=

-



三、巩固反馈
5×7+20= 7×9+17= 6×8+30=
7×9-9= 6×7-34= 9×6-38=
55
80
78
54
8
16
3.
三、巩固反馈
4.一共有多少枚棋子?
6×3=18(枚)
口答:一共有18枚棋子。
这是一幅儿童跳棋。
三、巩固反馈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6×4+8=32(元)
口答:一共要花32元。
4元
7元
8元
5.
三、巩固反馈
(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
7×5+8=43(元)
口答:50元钱够。
43<50,所以够。
4元
7元
8元
5.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口答:共花39元。
买4本科技书和1本连环画共花多少钱?
8×4+7=39(元)
4元
7元
8元
三、巩固反馈
6.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