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沏茶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做事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能节省时间,初步体会运筹学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事情合理安排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和分析,寻找最优方案,感悟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凸显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究沏茶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
2.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汇报
1.谈话:
师: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活动作业,谁还记得是什么?
生(预设):在家里没有热水的情况下给家人沏茶,把沏茶的步骤记录在纸上。
师:很好,谁完成了?说一说。
生(预设):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
师:看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完成了这件事,你知道吗?像这样生活中的小事,也和数学息息相关,今天这节课,岳老师就带大家研究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和数学思想有关的问题——沏茶问题(板书)
二、问题驱动,引出新知
1.引出例题,理解题意
师:今天啊,小明家也来了客人,小明家沏茶需要以下六个步骤,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
师:问题来了,如果用图中这六个步骤沏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这里面有关键字吗?谁能找出来?
生(预设):尽快。
师:看来你们都有一双慧眼!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茶和茶壶,但是在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学习单,请你开动脑筋设计一个方案,让小明的家人尽快喝上茶,别忘了再列算式计算一下沏茶的时间。开始!
3、学生自主探究
二、展示质疑
1.小组讨论:说说你设计的方案和所用的时间。
2.展示不同方案(实物投影)。从用时最长的开始展示。
汇报过程中提问:
你是怎么设计的?你为什么这么设计?你有没有发现他设计的小细节?你用了多长时间?数字代表做什么的时间?(这些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来)
箭头的含义:一个小箭头告诉我们沏茶的——顺序
纵向并列写的项目,这样的安排好在哪?——省时
师:展示了这么多,你觉得谁的最合理?为什么?
生:用时最短,节省时间。
师: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安排,他的算式是
1+1+8+1=11分钟
总结
师总结:你太棒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像这样几件事同时做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我们不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吗?生活中你经历过这样的合理安排时间的事吗?谁来说一说。
生:
师:孩子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掌握了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优化(板书)。像这样通过合理安排,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就是优化。也就是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提出的——ppt(生读)
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演练拓展
1.师:老师这有这样三件事,你能帮我安排一下吗?
判作业40分钟,跳绳20分钟,听音乐20分钟。如何优化?说说用了多长时间?60分钟
2.小红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她应该如何合理安排以下事情?用了多长时间?7分钟
倒开水
1分钟
找感冒药
1分钟
等开水变温
6分钟
量体温
5分钟
3.做饭问题:做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妈妈要用尽快让家人吃上饭,怎么安排?32分钟或35分钟
.
4.
五、总结: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学完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