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课 名
角的认识和度量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第四章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对于不同方向的角,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学情分析
角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直角,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说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量角的过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进行充分的比较练习,以利于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掌握角的度量。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充分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的学科工具,如量角器.放大镜等,直观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令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讨论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用讨论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授法:在学生出现认识混乱和知识不清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数学画板中动态展示360°角的分解
认识量角器
新知新授
介绍1°角
放大镜
探究量角方法
计时器
蒙层功能
总结量角步骤
自主探究
移动量角器量角
量不同方向的角
展台功能
纠错
数学画板中量角功能
巩固提高
量角
总结提高
课前作业:
了解量角器(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和用法。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两个角,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2.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判断能不能看出具体大多少。?
3.揭示课题: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可以用眼睛看出,大多少,需要测量。用什么测量呢?怎么量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角的度量)
4.通过预习,学生说出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展示怎样量角。(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新知新授
1.认识量角器
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
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利用放大镜功能观察,强化对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的认识,尤其是内外圈的认识需要强调,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2.介绍1°角?
①谈话: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动态演示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
三.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在学习单上自主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限时2分钟,用电子白板的计时功能计时)。
2.学生展示: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学科工具中的量角器展示量角的过程,尝试总结量角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量角的步骤,(利用蒙层功能展示)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对齐;3.角的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观看量角的视频,规范步骤。
4.对量角的步骤进行回顾总结,精炼语言记忆方法,并对量角的步骤进行补充。
5.深入探究学生在学习单上量不同类型的角,并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展示功能,进行展示,拍照对比,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强化对内外圈读数的认识,延长边的必要性的理解,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并利用电子白板量角器的功能更加直观的展示量角过程。
四.巩固提高
1.练习巩固:通过判断对错和读出角的大小的题型,进一步纠正和强化学生对量角方法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重复并规范学生对量角步骤的认识和语言的规范化,在学生叙述不清楚时,重温量角的步骤,利用电子白板的量角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巩固提高:测量有难度的角(包括不同方向、不同位置),提高学生的能力。
2.兴趣提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学画板中用量角器量角的功能让学生在前边展示量角的过程通过延长边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选学)
3.首尾呼应:测量∠1和∠2的大小,解决课前的问题,做到一节课的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并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进行不同答案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并利用量角步骤的精炼总结不断强化学生对量角步骤的掌握。
五.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数学知识来源于,也要生活应用与生活,
角的度量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我们要把本节课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去。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学生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的展示量角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在展台上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做数学”的时机,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问题意思。?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尺子.秤称)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教学容时,是从学生的认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在大屏幕上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加强记忆,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展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并利用电子白板直观的展示量角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在教学时要关注这些,选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