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下图是一幅漫画《中国蛋糕》,请问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入侵中国
3.
下列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
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
舰、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徐邦道
D.李鸿章
5.“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9.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120年前,因忙于争夺殖民地,无暇参与瓜分中国狂潮而提出“门户开放”照会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0.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
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12.“《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
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3.爱国华侨谢张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
警笛,让国人警惕(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14.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杭州
②广州
③天津
④南京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15.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
09:00---10:00
朝鲜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16.
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从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17.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
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8.1842年,英国商人约翰准备到中国福州做生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他可以取得比鸦片战争前较优惠的关税
B.他可以在福州租赁房屋并进行交易
C.他可以通过英国领事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纠纷
D.他可以直接在福州投资设厂
19.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左宝贵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天津保卫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0.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
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21.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2.《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书中指出:“先在1898年,然后又在1899年,英国驻华盛顿公使提请美国国务院联合发起一个在中国实现商业机会均等
的运动。”这里的“运动”指的是(
)
A.瓜分中国狂潮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D.签订一系列条约
23.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
)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4.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分析右边形势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
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
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
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
26.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经过黄海海战,李鸿章认为中国不值得再继续这样打下去,因此他命令海军全部回到旅顺港,之后便采取保船避
战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
)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B.中国丧失了黄海制海权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27.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
A.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28.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29.某校八年级四班的学生收集反映近代史的影片,供同学们活动课上学习,如果将他们收集到的影片按所反映时间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
应该是
(
)
①《火烧圆明园》
②鸦片战争
③《甲午风云》
④《林则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30.
《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写到:“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
(
)
A.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B.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
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3)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
(4)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2.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面对列强的侵略,顽强的中国人从没有放弃过反抗。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依据材料一,近代中国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以怎样的行动践行了他的志向?
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中“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是指谁?该战之后中国丧失了什么权利?
材料三: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3)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
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概述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并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孝钦皇太后
(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700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尘闻偶记》
(1)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当时哪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
(2)材料二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
(3)三军败绩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
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
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及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写出近代中国社会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B
A
C
B
C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D
B
B
D
D
B
D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C
C
B
D
B
C
D
二、非选择题。
31.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英勇牺牲);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4)通过被入侵,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可说明封建制度的落后与腐朽;进一步来说必须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新的国家;通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说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意志等。
32.
(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运动。
(2)邓世昌;割台湾给日本,丧失了对台湾的主权。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是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受到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它的灭亡,同时帝国主义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慢下来。
33.
(1)资本输出。(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4.
(1)时间:1894年;国家:日本(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领土: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在三国的干涉下,被迫归还中国)。(3)条约:《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5.
(1)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是其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