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2.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令,开始变法。诏书的内容不包括(
)
A.发展工商业
B.训练新式军队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百日维新”相比洋务运动最大变化体现哪项内容
(
)
A.开办学堂
B.重视兴办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
4.“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5.“百日维新”最终失败,但其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意识和变革精神
6.
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拒签合约。这次上书活动
(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7.
他(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长跑“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第二段”的短跑健将。近代中国在这场“接力赛”中的“第二段”追
求的是(
)
A.经济工业化
B.政治民主化
C.思想理性化
D.科技现代化
8.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
9.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10.
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
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
)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11.
近代史上有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他是
(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12.《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13.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自此开展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改革。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几乎都可以在戊戌变革中找到源头。”戊戌变法中与材料联系最密切的措施是(
)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
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道
B.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5.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都是中国19世纪末出现的著名报刊。它们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
)
A.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维护共和
16.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1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
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C.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8.
作为末世(清朝末年)挣扎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给中国带来了一缕荧光。这里的“荧光”可以理解为(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9.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
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
胡适的《留学日记》载:假设戊戌变法不被推翻,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或许中国已经富强起来。对此认识正确地是
(
)
A.观点正确,因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
B.观点正确,因为变法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
C.观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D.观点错误,因为改良之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21.
十九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变法图强”理解正确的是
(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开始知道西方的坚船利炮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22.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
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3.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4.
王鑫同学在《戊戌变法》的课本历史剧中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25.
戊戌变法失败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其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八股,改试策论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设立京师大学堂
26.
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文章中的“新思想”内容可能是
(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办洋务
B.谋求制度变革,实行维新变法
C.提倡民主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27.
百日维新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山西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如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
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这充分说明维新变法运动
(
)
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变法的措施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果
D.维新思想深入民众之中
28.
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民主化进程中时间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29.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
B.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
30.“如不打破古代的偶像,就不足以打破旧的罗网。不足以立新学,不足以使人们接受世界的新知识。因此,中国人对过去、对古代的认识,伴
随着戊戌变法和康有为的著作的出现,就必然地走向了解体。”材料强调(
)
A.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B.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推动了思想解放
D.康有为首先把新学引入中国
二、非选择题。
31.当统治遇到危机时,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要么是下层被统治者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推翻原有的统治;要么是上层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来
缓解危机。阅读下列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两次改革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最
后,一场战役埋葬了所有努力。
材料二
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妄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
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1)材料一提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事件?请写出“自强”、“求富”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各一例?
(2)材料一中的事件虽然没成功,但它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列举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两位
?
(4)材料二所指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所指事件有何影响?
(5)上述材料提到的两则事件的结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
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
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
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1)材料一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请概括材料二所反映戊戌变法的内容。
(3)请谈谈该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
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
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
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事件名称。并概述该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
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
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三,分别写出中国从开始
“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对此,谈谈我们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
34.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
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D
D
B
B
B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B
C
B
C
B
C
D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C
D
B
A
B
B
C
二、非选择题。
31.
(1)洋务运动;自强:江南制造总局等,求富:汉阳铁厂等(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4)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戊戌政变);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5)无论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制度都不能挽救中国;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等。
32.
(1)公车上书;拒和、迁都、变法。(2)兴办商务;重用人才;鼓励创造发明;鼓励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新科技(3)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让更多的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33.
(1)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回答任意一点即可)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
(2)戊戌变法;作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3)开始“沉沦”的标志性事件是鸦片战争,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思相近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
34.
(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新文化运动。
(4)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