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难点:
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各色乒乓球若干个,学生分为9个小组活动,其中4个组的球颜色为“3个红球3个白球”,两个组的为“2黄2红2白”,3个组的为“5白1红”。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摸球
1. 教师操作:袋里有球,看看是什么颜色?(白色、黄色、红色)
提示:本节课将用这些乒乓球来玩游戏,鼓励学生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同时指出:玩游戏的同时,我们要能善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和思考!
2. 认识“一定”和“不可能”。
出示三个袋子(图片):1号袋:4个黄球2个白球;
2号袋:3个红球3个白球
3号袋:6红
提问:给你一次机会,想要摸到一个红球,你会选择几号袋摸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并向机引导:
A:为什么选择到3号袋摸?(引出并板书“一定”)
B:为什么不到1号袋摸?(引出并板书“不可能”)
提出质疑:没有人(或很少人)选择到2号袋摸球,2号袋里任意摸1个,也不可能摸到吗?
3. 理解数学中的“可能”。
提问引发争论:从2号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真的有可能摸到红球吗?
摸球活动:
(1)学生组内摸球活动:组长负责,每位组员按顺序摸一个,记住摸出球的颜色后马上放回袋内,组长将球摇匀后再让第二位组员摸。
(2)选4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课件随机记录。
(3)观察发现:在3红3白的情况下,是有可能摸到红球的。
进一步引导:能确定有第几次摸到红球吗?但只要一直不停的摸下去,总会摸到的,这在数学上叫“可能”。(板书)
4. 强化认识。
(1)在2黄2红2白的袋子里,有可能摸到红球吗?
(之前的摸球活动中,设置了两个小组摸的球是“2黄2红2白”,以为避免没有学生摸到红球)
揭示:这一组的摸球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5白1红的袋子里,有可能摸到红球吗?(之前的摸球游戏中,有在3个小组袋子里是“5白1红”)
适当引发质疑,先确定是否可能摸到红球,再指名小组汇报摸球情况。
(预测:如3个小组都没有人摸到红色时,可引发讨论:没人摸到红球,怎么办?(继续摸)还想继续摸,为什么?(只要袋子里有红球,一直摸下去,总会摸到红球))
小结:实践再一次让我们大家相信:只要袋子里有红球,就——(有可能摸到!)
(3)课件相继出示:“ 10白1红、100白1红、1000白1红”。追问可能摸到红球吗?去掉“1000白1红”里的1个红球,这时还有可能到红球吗?就去掉了1个红球,怎么就不可能摸到红球了呢?
5. 活动小结。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知道:都是红球时,一定能摸到红球;都是白球时,不可能摸到红球(但一定摸到白球);有白球也有红球时,有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就可能摸到白球)。?
活动二:放球
(出示:?1只空口袋,4个红球,4个黄球和4个白球)
1. 任意摸1个球,一定是绿球。?
提示:你行吗?你准备放什么颜色的球?放几个?还有别的放法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只要怎么样,就一定摸到绿球?)
2. 任意摸1个球,不可能摸出绿球。?
鼓励:(指名说,师操作)聪明的孩子们,我在等着你们的判断,不同意举手抗议,同意的掌声表示。掌声对别人来说是一种鼓励,而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肯定。(追问)还有不同意见吗?总之一句话?(只要袋子里不放绿球,就不可能摸到绿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出绿球。
激发:这个可有点难度了,要不给你们点时间,在小组里先讨论讨论?(激将学生,效果较好)很自信很勇敢,老师就喜欢你这样的,不过这次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小组里每个同学的放法不能相同,这次我们换四人小组,也就是至少得出4种不同的放法,你们能办到吗?
小组学生汇报不同放球方法,相机辨析:“只要有绿球,就有可能摸到绿球”。
引导概括:袋子里至少放两种颜色的球,其中一种必须是绿球。
三、活动三:猜球
1. 出示三个口袋:
?1号袋:3红3黄1白;2号袋:3红3黄;3号袋:5红2绿?
(1)教师从三个袋子中随意选了一个口袋,猜猜这是几号口袋?可能是4号吗?(不可能,因为没有4号袋)
揭示:猜测也要合理有据,如果能先找到一点提示或线索,再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这样的猜测就会更加合理有效了。
(2)指名一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完成摸球活动,每摸一个球,其他学生根据摸出的球的颜色,作出推理和判断:这可能、一定或不可能是几号袋?
2.孩子的难题:(课件出示?)
教师为孩子也准备了三个袋:?1号袋:2红2白2黄,2号袋:3绿,3号袋:2红2绿?
孩子摸了4次:绿、绿、绿、绿?
提问:这一定是几号袋?或几号袋肯定不可能?可能是几号袋?第五次会摸到时什么球?会是什么摸球结果?
强调指出:虽然已经连续四次摸到绿球了,但第五次仍可能摸到绿球,也就是每一次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与前面几次摸到球的情况无关。
四、活动四:可能性大小
1.出示:四张扑克牌,认识吗?
提问:把这四张牌的次序打乱,反扣在桌上,任你摸出一张,可能会摸到红桃几?能确定吗?每张牌都有可能被摸到,一共会出现几种结果? 4种结果,也就是有4种可能,你觉得你摸到红桃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把红桃4换成了黑桃4,任意摸一张,现在可能出现几种结果?(4种)摸到每一张牌的可能性还一样吗?(一样)
提醒:换个问题,现在摸到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为什么?
(生质疑、讨论)
引导:三张红桃,一张黑桃,任意摸一张,一共有会有4种不同的结果,黑桃只有一张,也就是只占了其中的一种结果,而红桃有三张,当然摸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质疑:“可能性更大一些”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要是我这样摸4次,一定有3次摸到红桃,1次摸到黑桃呢?
生:是(让学生摸摸验证)
生:不是(追问为什么?)
小结 :当有3张红桃和1张黑桃时,我们都可以肯定的说,摸到红桃的可能性要比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大,但可能归可能,而实际摸到的结果,也许和我们预测的结果不一样。就像我们的摸球游戏中,在3红3白的袋子里摸球,按理说,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一样大)而刚才四个组实际摸球的情况呢?各不相同。可能性有大有小,但可能性大的出现的次数不一定比可能性小的出现的多。这就是数学,这就是数学中的可能性。
五、生活中的可能性。
1. 生例说生活中的“可能性”。
2.你们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所防刺的是那些心存“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收获与成功的侥幸心理”的人,但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农夫有可能再等到兔子自己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吗?还是有可能的是吧?只是这样的可能性太小太小,可能要等10年、100年,甚至上1000年,你愿意像这样用一生的时间去守候那只可遇而不可求的倒霉的兔子吗?还是主动出击,积极行动起来,踏实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呢?
生活中,每天可能有许多事件是发生,也有许多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许多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呢?回到家里,好好想一想,留意生活,这也是学习!
板书设计:
可 能 性
图
片
图
片
图
片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事情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了解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是一定发生的。这节课我想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体现玩中学的教学思想。?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我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达到了。?
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中,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平时喜欢玩的乒乓球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层层的摸球活动中, 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注意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以“守株待兔”的故事结束,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看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