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说一说: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
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
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
态流变。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2006年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皮影
云锦
泥塑
剪纸
昆曲
京剧
……
1
2
3
4
5
6
剪纸
剪纸
剪纸是一种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早年间的剪纸主要是应民俗风情而生的主要用于家中的红白喜事、过年过节的装饰等。在农村通常由姑娘、妇女们来制作,一般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
文字内容
剪纸
文字内容
单色剪纸
复色剪纸
剪纸
文字内容
阳刻剪纸作品
剪纸的技法中主要有阴刻和阳刻两种
阴刻剪纸作品
剪纸
库淑兰
1996年,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剪花娘子”库淑兰作品
早期作品
晚年作品
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剪纸
自贡剪纸:
精雅细致,造型婉约,线条缜密
昆曲
昆曲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对川剧、湘剧、越剧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牡丹亭》剧照
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
变脸
京剧
京剧
京剧《花木兰》剧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
京剧的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5]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5]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行当分类
京剧
京剧
你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有什么秘密吗?
泥塑
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泥塑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七分塑三分彩
三分塑七分彩
泥塑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泥人张作品
泥塑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彩塑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艺人世代艺术实践,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
泥塑
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泥塑
惠山泥人“粗货”
惠山泥人“细货”
皮影
皮影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等。
皮影
有文字记载的影戏最早出现在宋代。宋代的影戏已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艺术上日益成熟,北宋时都城汴梁已有影戏的演出。那时的影戏有手影戏、皮影戏(包括纸影戏)、大影戏,其演出的盛况在宋人的笔记中多有记载。
皮影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
你知道吗?在我们四川也有特色的皮影戏
——川北皮影
皮影
川北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远溯两汉。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阆中宝台乡王文坤融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所创作的皮影,在川北颇受影响。
阆中皮影
云锦
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多姿、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云锦
特点:
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为南京工艺 " 三宝 " 之首,与苏州缂丝并誉为 " 二大名锦 " 。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 " 色晕 " 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威风锣鼓
漳州木偶戏
杨柳青年画
沙燕风筝
实践:
请你配合使用绘画、剪纸、折纸、短文等多种美术表现形式为你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一份“非遗名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