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自我检测 第一章 静电场 章末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自我检测 第一章 静电场 章末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9 20: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7为单选题,每小题5分,8~10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53分)
1.关于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点电荷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B.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C.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很小
D.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是同一种物理模型
解析:点电荷和质点一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A错误;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所以B正确;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带电荷量并不一定是很小的,所以C错误;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检验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的点电荷,所以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不是同一种物理模型,所以D错误.
2.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BC=1∶2,B点位于A、C之间,在B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当在A处放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移去A处电荷,在C处放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 B )
A.-       B.      
C.-F       D.F
解析:如图所示,设B处的点电荷带电荷量为正,AB=r,则BC=2r,根据库仑定律F=,F′=,可得F′=,故选项B正确.
3.
如图,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M、N、O是AB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BO>AO.一质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其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设M、N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M、EN,电势分别为φM、φ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A点电荷一定带正电
B.EM>EN
C.φM>φN
D.若质子从N运动到M,电场力做正功
解析:质子受力的方向与电场线的方向相同,与弯曲的方向相同,故B应带正电荷,故A错误;在该连线上,从O到N到无穷远,E逐渐减小,故B错误.N点到负电荷A的距离近,故M点处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处的电势,故C正确;M点处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处的电势,从N到M电场力做负功,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B.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
C.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
解析:由静止释放后,两带电小物块带同种电荷,所以库仑力对它们均做正功,故电势能都减小,A正确、B错误;两小物块运动过程中,因摩擦力和电场力分别做功,发生机械能和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故机械能不守恒,C错;因最终停止,故D错.
5.一正电荷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tA、tB分别对应电荷在A、B两点的时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A处的场强一定小于B处的场强
B.A处的电势一定低于B处的电势
C.电荷在A处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
D.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
解析:由图象知A处的加速度大于B处的加速度,A处的场强一定大于B处的场强,A错.由功能关系及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守恒知B正确,C、D错.
6.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带电液滴1和2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O点自由释放后,分别抵达B、C两点,若AB=BC,则它们带电荷量之比q1∶q2等于( B )
A.1∶2 B.2∶1
C.1∶ D.∶1
解析:竖直方向有h=gt2,水平方向有l=t2,联立可得q=,所以有=,B正确.
7.
如图所示,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接,电子从负极板边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且恰好从正极板边沿飞出,现在使电子入射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而电子仍从原位置射入,且仍从正极板边沿飞出,则两极板的间距应变为原来的( C )
A.2倍 B.4倍 C. D.
解析:电子在两极板间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l=v0t,t=;竖直方向:d=at2=t2=,故d2=,即d∝,故C正确.
8.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两点,两点到点电荷的距离raA.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B.Ea一定大于Eb,φa可能小于φb
C.Ea一定大于Eb,φa可能大于φb
D.Ea可能小于Eb,φa可能小于φb
解析: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和电势φ没有联系,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零势点的选取有关,由于点电荷Q的电性未知,故a、b两点间电势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B、C选项正确.
9.
如图所示为一空腔导体周围的电场线分布,电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M、N、P、Q是以O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的四点,其中M、N在一条直线电场线上,P、Q在一条曲线电场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 )
A.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电场强度小
B.P点的电势比Q点的电势低
C.负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小于其在Q点的电势能
D.M、O间的电势差等于O、N间的电势差
解析:用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故N点的场强比M点的场强大,故A正确.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所以Q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低,故B错误.P点电势高于Q点,根据Ep=φq可知,负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根据电场分布可知,MO间的平均电场强度比ON之间的平均电场强度小,故由公式U=Ed可知,MO间的电势差小于ON间的电势差,故D错误.
10.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微粒,从极板左侧中央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v先后垂直场强射入,分别落到极板A、B、C处,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 AC )
A.粒子A带正电,B不带电,C带负电
B.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
C.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aA<aB<aC
D.三个粒子到达极板时动能EkA>EkB>EkC
解析:三粒子在水平方向上都为匀速运动,则它们在电场中的飞行时间关系为tA>tB>tC,三粒子在竖直方向上有d/2=at2/2.所以aA<aB<aC,则A带正电,B不带电,C带负电.再由动能定理知,三粒子到达极板时动能关系为EkA<EkB<EkC.
二、填空题(共13分)
11.(4分)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对于人的健康极为有益.人工产生负氧离子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电晕放电法.如图所示一排针状负极和环形正极之间加上直流高压电,电压达5 000 V左右,使空气发生电离,从而产生负氧离子.在负极后面加上小风扇,将大量负氧离子排出,使空气清新化.针状负极与环形正极间距离为5 mm,且视为匀强电场,则电场强度为1×106 V/m,电场对负氧离子的作用力为3.2×10-13 N.
解析:因为可视为匀强电场,所以E=U/d=5 000/(5×10-3) V/m=1×106 V/m,电场对负氧离子的作用力为F=E·q=1×106×3.2×10-19 N=3.2×10-13 N.
12.(4分)一平行板电容器,当极板上所带电荷量增加2.0×10-4 C时,极板间的电压增加40 V,则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为200 V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1×10-3 C.
解析:由公式C=得推论C= 代入数据得:C=5×10-6 F
又Q′=CU′ 代入数据得:Q′=1×10-3 C.
13.(5分)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且相邻两等势面的电势差相等,一正电荷在等势面φ3上时具有动能60 J,它运动到等势面φ1上时,速度恰好为零,令φ2=0,那么,当该电荷的电势能为12 J时,其动能大小为18 J.
解析:以φ2的电势为零,由能量守恒可知,电荷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由题意可知每经过一个等势面带电粒子的动能减少30 J,则在等势面φ2上时动能为30 J,电势能为0,则总能量为30 J,故当电势能为12 J时,动能为18 J.
三、计算题(共34分)
14.(8分)
如图所示,一个电子以4×106 m/s的速度沿与电场垂直的方向从A点飞进匀强电场,并且从另一端B点沿与场强方向成150°角方向飞出,那么,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多少伏?(电子的质量为9.1×10-31 kg)
答案:-1.4×102 V
解析:电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到达B点时,水平分速度仍为vA,则vB=vA/cos60°=2vA.
由动能定理:-eUAB=mv/2-mv/2. 解得UAB≈-1.4×102 V.
15.
(8分)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从A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AB运动,如图所示,AB与电场线夹角θ=30°,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m=1.0×10-7 kg,电荷量q=1.0×10-10 C,A、B相距L=20 cm.(取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1)说明微粒在电场中运动的性质,要求说明理由;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见解析 (2)1.7×104 N/C 水平向左
解析:(1)微粒只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沿AB方向运动,重力和电场力在垂直于AB方向上的分量必等大反向,可知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微粒所受合力的方向由B指向A,与初速度vA方向相反,微粒做匀减速运动.
(2)在垂直于AB方向上,有qEsinθ-mgcosθ=0
所以电场强度E≈1.7×104 N/C
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
16.
(8分)一束电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压U1加速后,以水平速度射入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中间,如图所示,金属板长为l,两板距离为d,竖直放置的荧光屏距金属板右端为L.若在两金属板间加直流电压U2时,光点偏离中线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求OP.
答案:
解析:电子经U1的电场加速后,由动能定理可得eU1=
电子以v0的速度进入U2的电场并偏转t=,E=,a=,v⊥=at
联立得射出极板的偏转角θ的正切值tanθ==.
所以OP=tanθ=.
17.
(10分)如图所示,在E=103 V/m的水平向左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竖直放置,轨道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连接,半圆轨道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40 cm,一带正电荷q=10-4 C的小滑块质量为m=4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
(1)要小滑块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L,小滑块应在水平轨道上离N点多远处释放?
(2)这样释放的小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P为半圆轨道中点)
答案:(1)20 m (2)1.5 N
解析:(1)小滑块刚能通过轨道最高点条件是
mg=m,v==2 m/s,
小滑块由释放点到最高点过程由动能定理:
Eqs-μmgs-mg·2R=mv2
所以s=,代入数据得:s=20 m.
(2)小滑块由P点到L点过程,由动能定理:-mgR-EqR=mv2-mv
所以v=v2+2R
在P点由牛顿第二定律:FN-Eq=
所以FN=3(mg+Eq),代入数据得:FN=1.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压力为1.5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