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学生
(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勘察(kān)
恁的(nèn)
恓惶(qī)
禁受(jīn)
B.窟窿(kū)
混账(hùn)
怜悯(mǐn)
卑鄙(bì)
C.东隅(yú)
阿谀(ē)
畜养(xù)
恭聆(líng)
D.嗜好(shì)
诡计(guǐ)
宿怨(sù)
造孽(nüè)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羹粥
篡夺
包涵
自投罗网
B.贤惠
坐落
脉搏
走头无路
C.戕害
棕榈
战栗
万恶不赦
D.敲诈
半晌
烦躁
奄奄一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个别高等院校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
,不仅给自己带来伤害,也给自己导师的名誉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学术态度着实让人担忧。
(2)当前网络信息的内容五花八门,传播速度极快,当我们把不科学不真实的信息随意传播出去,就是
。
(3)学术交流活动中,即使是权威专家的话,我们也要持怀疑的态度去审视,不宜
,更何况学术活动本来就倡导百家争鸣。
A.人云亦云
拾人牙慧
以讹传讹
B.以讹传讹
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
C.拾人牙慧
以讹传讹
人云亦云
D.拾人牙慧
人云亦云
以讹传讹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在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C.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真正成熟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标志。
D.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望帝,是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B.莎士比亚,美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其戏剧艺术的巅峰。
C.京兆,西汉国都长安及其附近的地区,后世文学作品中往往指京城。
D.
玺,即印章,秦朝以后,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而所谓“戏剧”的原则,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
守各自的规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种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这样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二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的。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成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重于表现一种情感。以此来说明绘画戏剧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也的确有它方便的地方。结合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表情”的因素竟占三分之二,这样,中国戏曲在艺术上的特点也就容易看清了。
话剧是没有歌舞的,这自是常识,但由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就常常为人所忽视。这就是说,戏曲与话剧虽同属于“戏剧艺术”,而戏曲偏重于表现,话剧则偏重于再现,前者侧重写意,后者偏重于写实。
戏曲与话剧一样,同是“戏剧”,是以动作和对话来展现剧情,原则上来说,是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据此,“戏剧”当然是现实生活的“模仿”,是人生的“镜子”,因而是一种“再现艺术”。这是基本的,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中国戏曲艺术又是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的融合。所以它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在戏曲中,
音乐和舞蹈首先要为戏剧服务,音乐要为人物对话服务,舞蹈则离不开戏剧动作的要求。但是,既然音乐和舞蹈是戏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对“戏曲”也有种种制约作用。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就不单纯是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而都被“表现化”了。中国戏曲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使它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虽经冲击而巍然屹立。
(选自叶秀山《古中国的歌》,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他艺术种类都不是综合的艺术。
B.由于综合了多种艺术种类,作为一种戏剧的戏曲也就具备了不同于其他戏剧种类的特点。
C.中国戏曲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这两个艺术种类,它们的艺术表现手段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意”。
D.根据“意”的不同,艺术可以分成“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于表达思想,后者侧重于表达情感。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是戏剧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各种艺术种类综合在一起,其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和影响,形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
B.由于音乐、舞蹈偏重于表达情感,综合了两种艺术种类的中国古曲戏曲艺术更偏重于表现,这与偏重于再现的话剧明显不同。
C.戏剧是用动作和对话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是一种再现的艺术。作为戏剧之一种,中国戏曲也具有这个特征。
D.戏曲中的动作和对话不单纯是生活动作、对话的模仿,这种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使中国戏曲的艺术价值高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歌、舞、文学、绘画这些艺术种类在中国戏曲中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它们在戏曲中不必遵循原有的规律,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理智”和“情感”这两个方面,在艺术中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的表现有所侧重,绘画戏剧属于前者。
C.话剧偏重于写实,侧重于表达思想,但话剧并不完全排斥表达情感;戏曲偏重于写意,侧重于表达情感,同样也可以表达思想。
D.对话具有音乐性,动作具有舞蹈性,这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他种类戏剧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独有的艺术价值。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0题。(9分)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是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9.分别用四个字概括窦娥发出的三桩誓愿。
(3分)
10.这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不合理的,但关汉卿却让其一一应验,请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与理解。(6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3题。(12分)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
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节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注】《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品。节选文表现了女主人公崔莺莺在长亭为即将进京赶考的张生送别的情景,唱词为崔莺莺所唱。
11.
【正宫·端正好】曲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妙处?请简析。(4分)
12.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3.
赏读【叨叨令】曲词,简析其主要艺术特色。(4分)
三、语言综合运用(15分)
14.在兴化中学首届戏剧节上,高一年级三个班级联袂进行了课本剧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补充两段串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4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哈姆莱特》,由高一(2)班表演。(2分)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一(1)班演出的《窦娥冤》。(2分)
15.下面是两副戏剧对联的上联,请任选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平仄不论)。(3分)
(1)上联:三两句道出古今事,
下联:
。
(2)上联:乍看恍如真面目,
下联:
。
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
①
,因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
②
。因而,人物、时间、场景,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使之围绕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进入高潮直至矛盾解决的过程,而异常尖锐、紧张地集中在一起。
③
,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17.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有人将其改写成一段戏剧,部分内容已给出,请补改出其他部分(要求:文字不增删改动,但可改换标点符号)。(3分)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第一单元检测答案
1.
C(A.“恓”应念xī,B.“鄙”应念bǐ,D.“孽”应念niè)
2.
B(“头”应为“投”)
3.
C(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4.
B(A.搭配不当,“广泛”修饰“范围”,“多”修饰“人数”。C.语序不当,应改为“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D.搭配不当,“担负”的主语不是“事件”,应在“既担负着”前面添加“哈姆莱特”。)
5.B(“美国”错,应为“英国”)
6.
A(原文是“最综合的艺术”,说明其他艺术种类也有“综合”的特点。)
7.D(文中没有“中国戏曲的艺术价值高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的意思。)
8.
A
(原文为“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律”“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
9.
①血溅白练
②六月飞雪
③亢旱三年(3分,每点1分)
10.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1分)。这样写既能更加凸显窦娥的冤屈深重,反抗强烈,显示她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又充分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深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寄托了剧作家鲜明的爱憎和审美理想(答出1个要点2分,2个要点3分,3个要点5分)。?
11.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等景物,点染了一幅旷远、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表现了莺莺的离愁别绪和压抑烦乱的心理。后两句通过自问自答,直抒胸臆,表现了莺莺对张生离别悲痛欲绝的心情。
12.夸张。把莺莺不忍张生远离和被离愁别绪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13.运用叠字、排比、反复等手法,将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描写得哀切动人,音韵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
14.
示例:(1)旧中国的雷雨委实令我们震撼。接下来,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领略一番正义和邪恶的较量。(2分)
(2)千古悲剧,哈姆莱特饮血丹麦王宫;六月飞雪,窦娥奇冤感天动地。(2分)
15.
示例:(1)五六步走过风雨程
(2)细观原是假须眉
(3分,内容2分,结构1分,任选1题作答即可)
16.①但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
(关键词为“但”和“舞台演出”)②变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关键词为“戏剧冲突”)③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关键词为“戏剧冲突”与“根本因素(或关键、重要因素)”)(共5分,答出1句1分,2句3分,3句5分)
17.[路上]
牧童:(遥指)杏花村。
(3分,符合剧本格式即可,增删或调动文字扣1分。)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