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珞巴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会唱珞巴族民歌,感受珞巴族民歌清新欢快的风格特点,通过聆听乐曲《森林里的珞巴人》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并能够分析、理解、感受作品的调性及作品的曲式结构,能辨别出笛子与二胡的音色、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及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旋律的编排特点,能随着音乐完整的感受及模拟表现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感受作品的调性及作品的曲式结构,能辨别出笛子与二胡的音色、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及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旋律的编排特点,能随着音乐完整的感受及模拟表现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及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旋律的编排特点,分析、理解、感受作品的调性及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西藏)
教师衔接语:西藏边境有着这样一个民族人口仅有2300人,这就是珞巴族
2、请聆听珞巴族民歌,注意歌曲唱了几句?歌词有何共同特点?
(八句 、xia yi mi a lei.)
新课学习
视唱民歌旋律
分析作品的拍号、强弱规律、作品的调性
填词唱一唱珞巴族民歌,感受民歌风格
3、聆听乐曲《森林里的珞巴人》
思考并分组讨论:①乐曲的主题与珞巴族民歌有何联系?
②乐曲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③分析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乐曲不断重复民歌的旋律、合奏与人声、三个乐段)
4、分乐段赏析作品《森林里的珞巴人》
①演唱乐曲第一乐段主旋律,思考作品的调式?
②聆听第一乐段旋律,注意歌曲的旋律编排
a+a+b+b+a+a间奏七次a
聆听第二乐段
①思考乐曲的主奏乐器?
②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
聆听第三乐段
①注意歌曲的旋律编排
②对比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之处
第一乐段:a+a+b+b+a+a 间奏 七次a
第三乐段:a+a+b+b+a+a 间奏 八次a
7、总结乐曲的三个乐段用英文字母如何表示,感受作品并跟音乐模拟乐曲表演
(A+B+A')
三、当堂反馈
1.你所听到的作品片段是由 _______ 演奏的。
A.琵琶 B.小提琴 C.二胡 D.古筝
2.你所听到的作品片段是由 _______ 演奏的。
A.萨克斯 B.葫芦丝 C.箫 D.笛子
四、课堂小结
《森林里的珞巴人》以民族音乐与现代电子音乐结合的创新手法,营造了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理想世界,我们相信仅有2300人的珞巴族人也能与多民族中国大家庭共同营造和谐的理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