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欣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是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弦管和鸣》中的一首三重奏民乐曲,由筝、高胡、扬琴演奏。乐曲取材于福建龙岩民歌《采茶灯》,并充分发扬了原曲欢快喜悦的情趣,生动的表现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人欢歌扬的明媚春光。乐曲的引子,由高胡在扬琴、筝强有力的琶音伴奏下,想起了激昂的旋律,犹如一江春水直流而下。主题则是由高胡、扬琴、筝分别演奏一遍,接着出现副题,然后快板出现主题,在主题得到充分陈述后,以渐慢的过渡段引出抒情的慢板。下一段落则是高胡演奏的华彩部分,最后以再现快板主题段落结束。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感受不同乐器的音响魅力,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山泉淙淙、鸟语花香及人欢歌扬的明媚春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福建民歌《采茶灯》,并学唱其旋律,通过边听边提问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春天来了》的音乐表现。
3、“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春天来了》是首取材于《采茶灯》的三重奏民乐曲,能听辨高胡、筝和扬琴音色,能和其他人一起视唱《采茶灯》及《春天来了》的部分旋律,与大家分享对乐曲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福建民歌《采茶灯》,感受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岩乡土文化的杰出代表《采茶灯》的音乐魅力。
2、欣赏《春天来了》能够听辨并了解乐曲中多次使用的音乐元素如:速度、节奏、情绪的变化对比、渐快等。
3、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乐曲结构、使用乐器等做最基本的了解。
4、识作曲家并了解其创作风格。
四.教学难点
1. 欣赏《春天来了》,培养并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欣赏音乐的方法及能力,并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 聆听乐曲,能够听辨并了解乐曲中多次使用的音乐元素如:速度、节奏、情绪的变化对比、渐快等。
五、教学方法
聆听?感悟?启发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赏歌曲、器乐、舞蹈三段音乐视频,问:三个作品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情绪都是怎样的呢?
A、歌曲《采茶灯》
B、器乐《采茶扑蝶》
C、舞蹈《采茶舞曲》
答:三首音乐作品情绪都是欢快、热情的,虽然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相同的音乐曲调, 其实它们的音乐曲调都来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
2、介绍《采茶灯》
采茶灯又称采茶扑蝶,是_?????????_的汉族民俗舞蹈,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采茶灯的歌舞源于当地汉族劳动人民采茶活动,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及与茶园、花蝶等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采茶灯的音乐旋律、伴奏锣鼓、舞蹈语汇、队形变化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个性特征,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并用山歌演唱和穿插对白来表现茶农劳动的乐趣和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流行。
(1)历史风俗
龙岩美山采茶灯被群众视为吉祥歌舞,同中国汉族传统的龙灯舞狮一样,多在农历新年、元宵期间、庙会、堂会踩街时表演。表演由宗族中有威望的“大头家”牵头设“灯馆”物色活泼的男孩童(男扮女装),由几名“小头家”照料,发给红包和锈有龙凤的服饰及鞋袜,然后授艺登场,参加村社竞赛。?《采茶灯》整个歌舞以采茶姑娘追扑茶树间蝴蝶的一段舞蹈最为精彩。它把茶农们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扑蝶》这段音乐成为《采茶灯》的高潮部分。
(2)艺术特色
采茶灯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采茶灯的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采用宫廷流落汉族民间的古典和当地的民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和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
(3)社会影响
一九九六年,民乐《采茶灯》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曲目之一而名扬海内外。二00五年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龙岩乡土文化的杰出代表,后又作为“口头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据称,在这个世界上,凡有龙岩人聚集的地方,都传唱着自己的歌谣——龙岩“采茶灯”。
师:现在《采茶灯》的形式真是丰富多样,但是不管什么形式音乐曲调是不变的,据称,在这个世界上,凡有龙岩人聚集的地方,都传唱着自己的歌谣——龙岩“采茶灯”。下面老师用古筝来弹奏一段《采茶灯》。
新授乐曲《春天来了》
师弹奏古筝,思考出现了哪些音?
出现的音有12356,歌曲结束在6上,是民族五声调式的羽调式
生唱歌曲主旋律, 填歌词唱一唱,感受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及与茶园、花蝶等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师生合作,师古筝伴奏生唱歌
4、欣赏《春天来了》引子部分,问:除了刚才老师演奏的古筝乐器还有哪些乐器?
答:高胡 古筝 扬琴
介绍高胡 古筝 扬琴出示图片,认识并知道其音色,介绍民族乐器的分类 三重奏
乐曲的引子,由高胡在扬琴、筝强有力的琶音伴奏下,想起了激昂的旋律,犹如一江春水直流而下。
5、欣赏《春天来了》A部分,
(1)思考这一部分的结构?表现了茶农们怎样的心情?
aba`表现茶农劳动的乐趣和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
(2)再次聆听,问:a段将由不同乐器分别主奏三次,请你用乐器的演奏姿势表示出来。
主题第一次由高胡奏出,下衬扬琴、筝轻快的伴奏音符。第二次由扬琴演奏,第三次由筝演奏。
问:a段、b段与a`段对比速度、节奏、情绪比较?
答:a段轻快、活泼的旋律,配以节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之中
b段为抒情的慢板。优美的旋律主题,抒发了采茶姑娘们的喜悦之情
接着,是a段主题再现,高胡以快速加花变奏a主题,但它着重发展了原有切分节奏部分,构成结束与间奏,增添了音乐的欢快气氛
(3)再次欣赏A部分,加入采茶的舞蹈动作,a做采茶动作,b做高胡的演奏姿势,
欣赏B部分
(1)听赏
问:师:欢快的音乐中我们边唱边舞,体会了音乐中的欢快的情绪 ,下面我们要欣赏的这一段与A相比,这一部分的速度、节奏发生什么变化?其中有一段高胡演奏的华彩片段,模仿了什么动物的鸣叫给我们营造了一副生机蓬勃的春天景象?
答:速度变慢,是慢板,节奏舒展,B是采用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调写成的主题,与主部形成强烈对比,在古筝和扬琴如流水般的分解和弦伴奏下,由高胡热情的演奏,把人们引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2)作者介绍
雷雨声(1932— ) 作曲家。四川长寿人。40年代末在重庆巴蜀中学读书时,曾创作反内战歌曲。1951年考入鲁迅文艺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前身)学习音乐,1953年在该院作曲系研究生班学习,1956年留校任教。1960年调辽宁歌剧院工作,现任华南师大音乐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歌曲《黑孩子赛琳娜》、《迎宾曲》、《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剧《琼花》、《地下怒火》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师:作者是四川人,他对家乡周围的音乐非常了解也非常热爱,所以乐曲的B部分是采用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调,作者尝试把两个地方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更加的新颖、丰满、优美。
高胡即以熟练的技巧演奏华彩段出色地模拟了鸟语花香的一片春意景象。
7、听赏A`部分,思考 A与A`是完全相同吗?
缩减再现
8、完整听赏全曲,出示乐曲结构,加采茶动作,乐器演奏姿势等。
三、课堂小结
1、师结语: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从_?????????_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仑美奂的《春天来了》,在人民的土壤中历练已久的《采茶灯》,终于化蛹成蝶,它舞动着山野清风,飞出茶园,飞向广阔的世界大舞台。在劳动的汗水中萌芽,又在平凡百姓的精神世界里枝繁叶茂。二百多年来,《采茶灯》代代相传,直到今天《采茶灯》依然响遍_é?????_地区城镇乡村。2005年,《采茶灯》被列为_?????????_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再次演唱《采茶灯》,跟着音乐演唱,动作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