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09 18: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 柳 青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实践,感受并体验歌曲《杨柳青》的地方性特征,提高对民歌的认识,激发喜爱之情;
2. 感受歌曲的方言韵味,并能尝试表现;
3.能熟练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轮唱和合唱的形式演唱,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唱歌曲,并用轮唱和合唱的形式演唱。
教学难点:
用方言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过程:
一、播放民乐演奏《杨柳青》,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
1.导入语:
师:春天到了,这是一个适合春游的季节,周末大家会约上三五好友或者与家人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踏青,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个地方——江苏扬州,现在我们先来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和地方特色。
(多媒体播放“扬州风光”,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杨柳青》)
师:扬州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它历史悠久,地处江苏省中部。诗人李白曾在诗句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著名诗句。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杨柳也是扬州的标志之一。早在1400年前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将柳树种植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所以才有“杨柳”之名。 扬州不仅有美景,还有闻名遐迩的美食—扬州炒饭,它不仅味美而且样子也很好看,有红有绿。恰似花红柳绿的扬州美景。
2.揭题《杨柳青》
师: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连当地的民歌也非常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扬州,学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三、学习新歌
初听歌曲(播放录音),思考问题: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现的是劳动人民下田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的愉快心情)
2.学唱歌曲
⑴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伴奏音乐),学生跟着唱一唱(会唱的地方就唱,不会唱就听)
思考:你对了歌曲的哪一部分印象最深刻?
⑵谈论:为什么后半部分容易学唱?(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引导学生用清脆、顿挫的声音演唱)
⑶ 教唱歌曲:
A.教唱衬词:(2/4拍节奏) X XX |
(衬词的作用:抒发情感、烘托气氛,不表达具体意思。歌曲正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B.用“la”模唱前半段旋律(2/4拍节奏) X X |
C.学唱前半段歌词
⑷完整演唱歌曲。
轮唱练习
师:大家唱得非常好,我很喜欢衬词部分的旋律,能不能请大家再唱一遍呢?
⑴分组,A为拍手拍腿(X X ),B为拍椅子(X XX)尝试演唱
⑵设计最后一句:怎样才能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二声部少一小节)
⑶完整演唱第一段(时间充足就完整演唱)
方言演绎
⑴复听歌曲方言版《杨柳青》
思考:刚刚这首歌曲是用普通话演唱的吗?
生:不是,这是一首用扬州方言演唱的江苏民歌。
⑵介绍扬州方言的发音: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读成平舌音。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
晨(cén) 露(lu) 水(su?) 多(do) 润(lùn) 麦(mò) 石(sé)七(qie) (nia) 嗬(huō)
(扬州方言属江淮方言区, 它既有吴语的柔媚,又兼齐鲁的粗犷,这就形成了扬州民歌刚柔相济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特点使得扬州民歌的音乐风格显得既婉转柔美,又爽朗泼辣。常在一首歌中汇合成柔美明朗的综合性风格,而这也几乎成为扬州民歌的独特风格,这首《杨柳青》堪称就是这种风格的典范之作。)在这里老师要呼吁一下,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本土方言,那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⑶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
5.合唱练习
⑴教师跟伴奏,范唱低声部旋律:请仔细聆听,老师在二声部做了什么变化?(可适当降低难度:将变化的地方在课件中标记出来)
⑵跟师学唱二声部(手势教学、身体位置暗示)
⑶尝试唱双声部
7.完整表现歌曲
歌曲分二段歌词演唱:第一段歌词轮唱;第二段歌词合唱。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唱了扬州民歌《杨柳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苏民歌温婉细腻,清新,是江苏人民的骄傲。请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好好珍藏,好好发扬光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