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年级 一 班级
课题 时钟的认识 教时 一 执教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联系实例初步建立实际时间观念。
2、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认识分针和时针。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整时、整时半)。
3、结合小胖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初步建立实际的时间观念。
4、通过动手操作拨玩具钟,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以及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几时和几时半。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几时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几时和几时半。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这是小学阶段“时间”这一内容的第一阶段,可称之为“时间的初步认识(一)”。学生还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认识年、月、日;学会用“几时几分”来表示某一时刻,进一步拓展对于“时间”的认识;认识时、分、秒及其之间的进率;此外还将学习时间段的表示以及计算等等内容。
2.学情分析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对应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情景引入 一、猜谜语引入时钟
谜语:哥哥和弟弟,天天比赛跑。哥哥跑得慢,弟弟跑得快。哥哥跑一格,弟弟跑一圈。(猜一个生活用品)
师:钟和表都是用来表示什么的物品?
生:钟
生:时间 从趣味谜语引入钟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 认识钟表
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些钟表。
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钟和表。
(二)认识钟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的钟和表,那这些钟表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1、出示钟面,学生的观察,小组讨论从钟面上看到了什么。
2、汇报结果,钟面的组成。
学生汇报时,教师可在钟面上重点显示。
3、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走动的?
出示:走动的钟面
师: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能不能知道,以下几个问题吗?
分针走一格表示多少?
分针走一圈表示多少?
时针走一格表示多少?
时针走一圈表示多少?
生:
闹钟
手表
电子表等
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
生:时针(短针)、分针(长针)、1——12十二个数字。
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
生: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格。
生:分针走一格表示1分钟,分钟走一圈表示60分钟。
时针走1格表示1小时,时针走一圈表示12小时。 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有关时间概念的感性认识。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钟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时针和分针移动,进一步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教师通过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进一步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1、出示各种类型的钟面,让学生了解钟面的不同变化。
2、在一个不完整的钟面上加上数字,并根据要求给时针、分针涂上相应的颜色。
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出示各式各样的钟面,能让学生对钟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钟表,了解了时针和分针的之间的关系。下节课我们要继续来学习时间。
板书设计: 时钟的认识 1——12
时针
分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