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 赏《丹 顶 鹤 的 故 事》教案
——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材分析:
音乐言情,直入心灵,关注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是音乐课的重要责任。《丹顶鹤的故事》选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绿色的变奏》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欣赏与体验相结合的综合课。《丹顶鹤的故事》是一首叙事歌曲,羽调式四拍子,通过旁白+主歌+副歌+尾声的特殊结构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凄美的故事,歌曲真真切切地感动了很多人,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歌曲学唱时因为尾声华彩部分音区较高,故对学生不作严格的要求,而着重于情感的体会和表现,让学生在满怀真情地演唱歌曲时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常识,但是分析作品的能力需要逐步提高。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旋律抒情而真挚、结构清晰而独特,教师通过引导可以启发学生体会叙事类歌曲的创作魅力,总结出此类歌曲的典型特征,这种学习有助于学生“会学音乐”,从而“学会音乐”。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的欣赏、演唱、体验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仙鹤姑娘徐秀娟的动人事迹,领悟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唤起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崇高使命感,进一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知识目标: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歌曲独特的旁白以及尾声(假声华彩部)的加入对推动作品主题塑造的作用,从而逐步认识叙事类歌曲的特点,体会叙事歌曲在表达情感时的独特魅力。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并试着演绎歌曲,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理解歌曲的深层次意义,唤醒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尾声部分的音区较高,假声的运用和表现是本课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听赏法、分析法、体验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 学 过 程
?
一.课前播放视频《人狮情未了》,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导入,让同学们了解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感动和美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由《灰椋鸟》图片和文章(小学五年级课文)节选,引出作者徐秀娟。
出示幻灯片简介(一):仙鹤姑娘徐秀娟。
教师引导:仙鹤又称丹顶鹤,关于丹顶鹤,在我们江苏盐城丹顶鹤保护基地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个故事吧。
(二)初步听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师范唱,课件展示丹顶鹤的相关图片。(启发学生进入乐曲意境,通过旁白及歌词激起学生的兴趣。)
1.听赏前问题设置 a.歌曲的情绪怎样??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2.认真聆听、思考问题
3.解决问题:情绪是悲伤地、怀念地; 歌曲结构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
前有旁白+主歌+副歌+尾声(假声演绎的华彩乐段)
出示徐秀娟简介(二):《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徐秀娟,在自己的家乡养鹤,1987年9月16日的夜晚,徐秀娟在寻找两只受伤飞离的天鹅时不幸掉入沼泽,不幸遇难。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抒情婉转的向人们诉说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4.跟钢琴学唱本首歌曲
简单分析曲结构:
首先是旁白简介故事情节,第一乐段两个乐句基本重复,节奏较松散;第二乐段节奏稍密集、显急促,巧妙变化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推出高潮;尾声用“衬词”假声唱法,高亢辽远,表达心中感慨。
5.大家共同讨论:
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
她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把它们与人类自己的生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是怎样表达人们对救鹤女孩的眷恋之情????
歌曲的结尾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在这里表达了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的悲痛心情,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整首歌曲充满了人性美,把无生命的自然景观视为有生命的整体,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6.大家共同演绎歌曲(旁白、分男女声领唱、齐唱)
三.升华情感
1.播放沙画视频《丹顶鹤的故事》(沙画艺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问:这这首歌曲与常见的抒情表意类歌曲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出叙事类歌曲
(1)你还知道哪些叙事类歌曲?
《歌唱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分钱》......
(2)叙事类歌曲的特点是什么?(通过举例、讨论得出)
歌词:口语化、少修饰性语言,朴实易懂
叙述方式:常采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
感情更真实
除了养鹤姑娘,上节课我们还学唱了歌颂护林工人的歌曲——
复习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
四.总结语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故事感动着你、我、他!而现实生活中,过度砍伐、污染环境、滥杀动物等危害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怀念仙鹤姑娘、歌颂护林工人、那是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需要绿色、我们呼唤真情,希望同学们拿出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建设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别让最后一水成为我们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