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文档属性

名称 月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25 14:05:24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阑干]横斜的样子。 [偏]知出乎意料地感觉到。 [新]首次。 [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
[偏知]才知。
[新]初。
[月色半人家] 月光只照亮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返回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返回
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月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熟睡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这同样也是一个无比静谧却又透露着生机的月夜呀!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描写了清新的月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亲切生动,别具一格。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课堂练习
一、全诗默写
《月夜》
二、理解性默写
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

三、拓展性默写
请另外写出连续两句有关月夜的诗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 。
作者或题目:
4、《月夜》的作者是( )朝的( )
5、 《月夜》的作者是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但这首小诗却写得别具一格,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诗歌风格。

刘方平
示例1:前两句仰望写月夜之景,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注重明暗对比和构图,富有画意,语言平实清丽,淡雅隽永。
示例2:后两句俯视写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新”与“偏知”呼应,蕴含了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欢愉之感,新颖、细腻、独到、富有生机和情趣。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