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亚里士多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亚里士多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25 16: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
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
他是“人类的导师”
-------黑格尔
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
书立说的人”
--------罗素
亚里斯多德
(前384—前322)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海德格尔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如果说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 的一生,那么上述言论使你领悟到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
尊师而不盲从,追求真理的一生 。
感悟先哲

北方
小驹


学园
头脑


博学


“教师
生涯”
一、生平
前384
17岁
柏拉图逝世后
前343
前335
前323-前322
出生御医家庭
求学雅典,学园头脑
离开阿卡德米,博学、科研
宫廷教师
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
再离雅典,郁郁而终
1.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D
二、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1、师生关系:
2、继承与突破
1)追求尽善尽美,不放弃现实幸福
2)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
3)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敬重并不盲从
(1)哲学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2)政治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一 :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 。在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知识说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主张和政治主张的不同。
史料链接
《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诗学》。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列举
三、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三、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中
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13个问题
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至今学术界尊为权威——三段论
领域
成 就
哲学
生物学
物理学
伦理学
逻辑学
中庸之道,一种明智态度与方法,人生境界
材料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试着比较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中庸之道”。
材料一: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文雅是滑稽和呆板的中庸。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娇柔是坚韧和病态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
“中庸之道”的思想,这是巧合吗?从中可
以看出一些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请试着说说两者“中庸之道”有何共同之处,
又有何区别?(结合教材P.34“学思之窗”)
中庸之道
项目 孔子 亚里士多德
相同
不同
都把“中庸”看作是至高美德;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
以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
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前提
以“礼”为标准
以“理性”为标准
主张两端兼顾
应该舍弃两端而取中间
从圣人角度强调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
强调相对性,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因人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两位先哲中庸之道的比较
思想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命运
四、教师生涯
1、宫廷教师:
担任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力山大的教师
2、职业教师:
(1)创建雅典“吕克昂”学园
(2)教学形式:
①分层教学……;②“散步的哲学家”
(3)著书立说:
吕克昂学园
《诗学》《修词学》
《形而上学》《物理学》
《伦理学》《政治学》
……
◆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马
其顿王国国王,青年军事奇才,从巴尔干
半岛一直打到埃及、印度,建立地跨三洲
的大帝国。他重视文化学术事业,传播希
腊文化,推动欧亚文化融合。
亚力山大与亚里斯多德一直存在较深
的师生感情,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创
办学园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财力和人。
(约合48000镑黄金,还命令部下为亚里士
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亚里斯多德(384BC-322BC)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古代最博学的人”;黑格尔誉他“人类灵魂的导师”;罗素赞他“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
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在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科学的工具,“中庸之道”成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激励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4.他是一个职业教师
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性:
①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本质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作为来知领域的探索者.亚里士多德也犯了许多的错误。比如他认为出生婴儿的性别取决于父亲的强弱……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非常可笑。不过,睿智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场景,他说:“我没有找到任何准备就绪的基础,也没有可供抄袭的模型。我走的是第一步,因而也只是很小的一步。我的读者们将会理解我已取得的成果,并且原谅我所留下来要别人去完成的东西。”哲学家知道自己的现点一定有对也有错,并请后来人原谅他未完成的事业和他犯的错误.
后人是否原谅了他呢 何止是原谅,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在他之后的千多年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治着欧洲的科学界。两个科学家在争论问题时,只要其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另一个科学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树立在许多领城的路途前方,等待着人们去超越,许多条道路他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一些道路他指向了错误的方向,然而后人却言听计从了一千多年.这对科学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请回答: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的缘故。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战争才能带来和平。
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思想
解读·文化
领 域
亚里士多德
孔 子
敬鬼神而远之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教育思想
社会环境
影 响
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


中庸理论
中庸理论
为政以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2)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创立学校,广招门徒,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二:生平经历
解读·文化
解读·文化
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三:中庸之道
相同方面:
(1)都视中庸之道为最高的德行与至善;
(2)都意识到了中庸之道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寻求一种“德性之中”与“和而不同”。
原因:
(1)相同的时代背景,城市的兴起 ;
(2)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解读·文化
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三:中庸之道
不同的方面: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在内涵上包含有更多的求知成分,可说是种理性中庸;孔子的中庸思想则相对具有较浓的人性意味,可说是种性情中庸;
(2)经验德性论与先验人性论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德性并非是先天本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行为习惯中形成获得的;孔子则认为中庸实际上是“仁”在日常生活中的流行与实现,是先天内在于人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