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与地半封建社会
1851——1864年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逐年增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愈益严重。农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上。他们对清朝统治日益不满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老百姓苦不堪言。
鸦片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激化了社会矛盾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探究活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缘起
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
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原道救世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洪秀全
(1814年—1864年)
洪秀全 创立“拜上帝会”
探究活动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阅读课本p14地图,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并在地图中圈出开始起义地点,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开始: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探究活动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2.永安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内容
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除口粮外,其余财产归公。
理念
评价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分配土地,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得到农民的积极拥护,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
绝对平均主义
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核心是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1853年,为推翻清王朝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经三年征战,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全盛:北伐和西征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城周围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摘自《贼情汇纂》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洪秀全《天父诗》
太天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会收到严厉的惩处。天王诸侯都是世袭的。
中后期的太平天国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
贪图享乐逐渐腐化
洪
杨
(1)逼
韦
石
(2)杀
(3)责
(6)走
(5)疑
(4)杀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
6.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6年)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李秀成指挥下取得抗击华尔洋枪队的胜利。
7.启用新人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其后,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时间
发展形势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金田起义
永安封王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开始
全盛
转折
失败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探究活动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启用新人
抗击华尔洋枪队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幕。
探究活动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课堂小结
?
?
?
?
?
?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后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太平天国运动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太平天国运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