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而被都察院拒绝,但上书内容广为流传。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发展,宣传变法
{8EC20E35-A176-4012-BC5E-935CFFF8708E}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戊戌变法——发展,宣传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梁启超
(1873-1929)
严 复
(1854-1921)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国闻报》宗旨
戊戌变法——发展,宣传变法
材料一:
1896年1月,上海强学会刊行《强学报》。“托古以改今制”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1898 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1、阅读材料一,分析维新派主张变成什么?
2、材料二中的“祖宗之法”指什么?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祖宗之法:封建专制制度
戊戌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德军进入青岛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并提出建议: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臣而谋变法等。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戊戌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从 6月到9月,光绪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出了多条诏令,涉及科举、工业、商业、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谋略全面革新,史称“戊戌变法”。维新派试图不动摇封建统治基础,照搬西方制度进行社会改革——
戊戌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72833802-FEF1-4C79-8D5D-14CF1EAF98D9}
领域
变法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戊戌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旧官僚
绿营兵和八旗兵
读书人
(3分钟)依据变法内容,结合以下角色,说说他们对变法的态度?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分组讨论
戊戌变法——终章,戊戌政变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6月11日——9月21日,历时103天,
被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终章,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终章,戊戌政变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1865-1898
重要著作《仁学》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戊戌变法——终章,戊戌政变
民族
资产
阶级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材料三
材料五
根据图片材料,说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戊戌变法——启蒙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材料七:
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材料六:
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序幕: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发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终章: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
1.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维新派的影响
D.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戊戌变法——练习
D
A
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洋务运动——练习
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主要表现在( )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
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