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课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
教学设计教师 张丹
教材 简析 本课是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生物单元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本课重在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既是前四课的延伸与扩展又是后一课的铺垫。地位很重要。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吃谁。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然后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引出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部分:草原上的食物网。在学生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文,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找出水田中存在的多条食物链。然后通过对这些纵横交错的食物链的分析,得出新的概念“食物网”,以此来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彼此复杂的食物关系。得出: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的巨大影响,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学情 分析 本课面临的是五年级的学生,它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动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而且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还没有建立起食物链、食物网的相关的科学概念,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这一课时中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设计 理念(教学策略) 本课在导入时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课堂内容相联系起来。情境中的问题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教师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然后通过食物链箭头的指向的疑问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面“食物链”的引出做好力铺垫。在“田野上的食物网”这部分我让学生学会用有序的思维方式找出水田中存在的多条食物链。在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认真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动植物的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一)激趣导入
导入4张图片,分别是“蝉被螳螂吃”“小鱼被大鱼吃”“胡萝卜被兔子吃”“鸡被老虎吃”的图片。然后问:“它们之间谁被谁吃呢?
那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中谁能被谁吃?
学生回答
这个问题也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他们会说出很多他们所知道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几张真实的图片在上课开始就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且通过我的提问,学生开始融入课堂,为一节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二)谁被谁吃
课件里显示两个箭头,顺着上一个问题问:“这样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科学上是用箭头来表示,那你们觉得箭头是指向吃的这一边还是被吃的这一边呢?”。
提前做好的生物卡片和箭头卡片发给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要求是“每个同学用小组所得到的卡片选择你喜欢的生物用箭头把它们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并且同组相互讨论箭头是指向左还是右”。
显示一张学生吃饭的图片,老师继续问:“吃饭了吗?吃的是什么呢?
继续问“为什么要吃饭呢?
我们饿的时候就会吃饭,因为我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有了这些能量我们就有力气看书和学习了。同样在我们的卡片里,有蝉和螳螂,螳螂也需要补充能量,我们的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那螳螂的能量是不是也从食物中获取。蝉是螳螂的食物,那螳螂的能量就来自蝉,也就是蝉的能量传递给了螳螂。所以我们箭头的方向就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所以我们的箭头是由蝉指向螳螂 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箭头指向吃的这边,另一部分学生认为箭头指向被吃的这边。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有两个对立的观点
学生们都会很积极的向老师汇报自己吃了什么。
学生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上课初给出的4张图片的吃与被吃的箭头表示。
通过箭头的指向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回答时,会暴露出一些错误的观点,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这个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为后面理解食物链做好铺垫,而不是老师灌输式的告诉学生这就叫食物链,你们记下来就行。这个环节我没有使用多媒体,因为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只有在最恰当的时候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这个环节用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会比用多媒体效果好。
学生会好奇老师怎么会突然问自己吃了什么,因为好奇所以注意力一下全集中在我的身上。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箭头的指向。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三)食物链 (1) 胡萝卜被兔子吃,那兔子能被什么吃呢?
(2) 老师选取其中一个继续说“那兔子能被蛇吃,是不是可以用一个箭头从兔子指向蛇呢?”
(3)那蛇可以被什么吃呢?那是不是可以用一个箭头从蛇指向老鹰呢?
(4)那你们能否像老师这样去扩展下面3组食物关系呢?
学生写的结果老师先暂时放着。然后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你们用箭头写出生物之间联系,你们觉得自然界的生物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呢?这样的联系像什么呢?它们环环相扣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老师转向学生在黑板上扩展的食物关系,然后告诉他们有些同学写的不属于食物链。让学生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生讨论出的不同,加以总结显示在课件中,明确食物链的概念。
通过抽问的形式把几个同学的结果打在课件里提前做好的表格中。
那同学们写的食物链中的草、水草、树叶是靠什么获取养料呢?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食物,那食物是它通过阳光自己生产的吧,那我们给它起个名字,你们觉得叫什么呢?
那兔子、虾米、鸡、老鹰、人都是怎么获取食物的呢?
学生会回答“蛇”“老鹰”“老虎”等
学生扩展食物关系
鸡→老虎”
蝉→螳螂
小鱼→大鱼
学生上黑板写出他们扩展的
食物关系
食物关系
链条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食物链。
通过小组的观察和讨论,有的同学发现了不同点,就是属于食物链的最开端都是植物,最后都是比较凶猛的动物。
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所知道的食物链。
光合作用
通过引导得出了“生产者”这个概念。
引出了“消费者”这个概念。
这个环节中,通过食物关系的扩展引出了“食物链”的概念,但是学生对这个概念没有深刻理解,在他们写的食物链中,并不都是食物链,通过让学生对比不同,明确食物链这个概念。
因为表格是提前做好的,所以在课堂上不会浪费时间。并且这样一个表格左右两边是两种色调,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为接下来对“消费者”“生产者”概念的理解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因为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的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中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植物制造了养料,所以这个问题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四)食物网
课件中展示田野中的生物,问:“在田野中有很多生物,你们能从中找到多少条食物链?”
(2) 在这些生物中,有没有同学可以找出一条食物链?
那同学们能不能从玉米和麻雀开始引出第2条食物链?
我们从玉米麻雀这找到了2条食物链,那同学们能从玉米这再找出第3条食物链吗?
那同学们能从玉米和田鼠开始引出第四条食物链吗?
说说这6条食物链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是谁?
问学生能否像老师那样尝试从水稻开始找出所以的食物链。
给每个同学们发了一张这个表,让他们尝试从小麦开始连出食物链,最后把整个图上的食物链都找出
大家刚刚连的食物链交错在一起,你们觉得像什么呢?
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随机选择了一个同学,答案是“玉米被麻雀吃,麻雀被鹰吃”。
引出了第2条食物链“玉米被麻雀吃,麻雀被蛇吃,蛇被鹰吃”。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从玉米处引出了6条食物链
学生尝试按这样有序的方式找出食物链
食物网 首先我会把田野里的生物按一定的位置放在课件上,我选择这几种生物的原因在于培养学生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从小麦这引出6条食物链,同样水稻和玉米处也能分别引出6条食物链,这样的直观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方式,帮助他们把食物链找全,并且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样的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以维持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在上一个环节中建立的概念,引出一个新的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有序的连接食物链,得出网状的结构,从而引出“食物网”这个新概念。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五)拓展延伸,促进内化
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的,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请你预测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大胆发言
我需要观察学生如何利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概念去解决问题。并且提供一个真实的故事,并用开放的问题来评价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且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
板
书
设
计
5.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谁被谁吃
(二)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白菜叶→虫子→鸡→老虎
胡萝卜→兔子→蛇→鹰
树汁→蝉→螳螂→黄雀→老鹰
水草→虾米→小鱼→大鱼→鲨鱼
(三)食物网
鹰
蛇
麻雀
蝗虫
田鼠
小麦 水稻 玉米
设计意图:
利用彩色线条和鲜活的生物真实的再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
学
反
思
(体现教学设计特色)
作为一个科学老师,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才是整堂课的主体,所以在整堂课中我采用了5E教学模式的思想。5E教学模式源于美国《生物科学课程》教材,由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这5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构成。5E教学模式十分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协调一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而获取科学的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是5E教学模式的核心,形成新旧概念之间的冲突是主动建构概念的动力,建构概念并应用概念是5E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我采用了5E教学模式“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循环的基本环节和思想设计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我先采用几张真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后面的内容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在食物链箭头应指向哪边这个问题上,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回答时,会暴露出一些错误的观点,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我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认识到食物链的实质是表示一种能量的流动。这个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为后面理解食物链做好铺垫,而不是老师灌输式的告诉学生这就叫食物链,你们记住就行。在探究环节通过食物关系的扩展引出了“食物链”的概念,但是学生对这个概念没有深刻理解,在他们写的食物链中,并不都是食物链,这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通过让学生对比不同,明确食物链这个概念。在食物网这个环节,我继续发展学生对“食物链”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技巧。同时用这个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没有用书上的生物,而是找出一些生物,按一定的位置排起来,因为我们可以从小麦这引出6条食物链,同样水稻和玉米处也能分别引出6条食物链,这样的直观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方式,帮助他们把食物链找全,并且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扎实,在讲练结合中不断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一个个环节很清楚,反馈及时到位。但是,由于自己比较心急,担心时间不够,也为了课堂各个环节更加紧凑些,许多时候,特别是一些科学概念的出现时,等不及学生把它们概括、提炼,我已经在课件里把概念显示出来了。另外,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都是“好”“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以后应注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并且说出学生时哪个地方回答得不错或表现得不错,这样学生得学习兴趣会更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