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B.分子呈电中性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氦气
3.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得变化,其中“”“”“”分别表示氢分子、氮分子、氨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氢分子、氮分子、氨分子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4:1:2
B.3:1:3
C.4:1:3
D.3:1:2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金刚石
C.干冰
D.水
5.某原子中共有60个微粒,其中有24个微粒不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3
B.42
C.40
D.27
6.下列各粒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7.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可观察到在空中有白烟产生,分析该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是的
A.该实验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氯化氢分子和氨气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C.两种物质在空中接触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生成的新物质常温下为液态
8.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6000L氧气加压后可以装入40L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9.现有四种粒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2个电子
C.①④形成的化合物为Mg
D.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10.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
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⑤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⑥一般化学计算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④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11.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镁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为12
B.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第三周期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
12.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二、实验题
13.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小实验,请完成探究过程:
(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整瓶水变红,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容器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
。
14.用如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
(1)挤出浓氨水,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2)设计A、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氨水易释放出氨气。
(1)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三、推断题
16.有X、Y、Z
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不超过18,它们能相互形成XZ
和YZ
型化合物,X2+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Y
原子和X2+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比Z
原子少2
个电子,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
倍。试求:
X、Y、Z
分别为
_____
、______、______元素(用元素符号填空)。
17.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核内没有中子;B元素的单质是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供给呼吸;C元素核外有2个电子层,其中第二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另一个电子层上电子数的2倍;D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的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则
(1)A元素的单质化学式是_______,C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D元素出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C与B的单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____。
18.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常温时为液态,D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与D反应生成E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B→C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1)已知钠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求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是多少?___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______
(2)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10-26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精确到整数)_________
20.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39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质量为4.89946×10-25kg(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
(1)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2)该原子中子数为多少?
(3)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B
6.C
7.C
8.B
9.B
10.C
11.C
12.B
13.分子在不断运动
液面低于刻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
14.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5.分子在不断运动
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无明显变化
16.Mg
C
O
17.H2
碳元素
Na+
碳+氧气二氧化碳
H2O(或H2O2)
18.H2O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有黑色固体生成
分解反应
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19.11
23
16
20.(1)295(2)156(3)17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