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碳的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无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用作干电池电极
B.氧气用于炼钢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3.目前国家提倡“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上学时能骑单车就尽量不坐汽车
B.为了卫生而使用一次性碗筷
C.用过的易拉罐不要再回收使用
D.为了方便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4.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跟黑色氧化铜反应,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都需要加热
B.都属于置换反应
C.氧化铜都发生还原反应
D.都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各组药品中最合理的是
A.稀盐酸和碳酸钠
B.稀硫酸和大理石
C.稀盐酸和石灰石
D.木炭燃烧
6.现有氧气、氢气、空气、甲烷、二氧化碳五种气体,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如果已有一盒火柴,还需要
(
)
A.稀盐酸
B.一面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
C.蒸馏水
D.干燥的小烧杯和尖嘴玻璃管
7.“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预防煤气中毒,应注意室内通风
B.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阀,打开窗户,不能打开油烟机排气
C.做CO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要先加热,再通CO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进行灯火实验,不能贸然进入
8.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中,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时,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后向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
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以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C.点燃氢气、甲烷前需验纯,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D.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10.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简单方法是(
)
A.闻气味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测量密度
D.观察颜色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②Ca可以实现单质氧化物碱的转化
③实现CCO2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
④实现O2H2O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2.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和氮气中的一种,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测定气体的密度
B.伸入燃着的木条
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试验气体的溶解性
1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氮具有冷冻麻醉的作用,可用于医疗上手术麻醉
B.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氧炔焰切割金属
C.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D.干冰易升华,可用于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等
14.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15.“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该过程中NiFe2O4是( )
A.生成物
B.反应物
C.催化剂
D.氧化剂
二、填空题
16.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超级电容器、改性塑料、高能量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等石墨烯新产品。我国将加快出台石墨烯界定与检验的标准。则回答:
(1)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可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
(2)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
(3)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目前已知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最出色,则请设想出石墨烯可运用于哪些科学领域_________(至少两点)。
17.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3)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其体积变大的原因____________。
18.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19.201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
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①日常生活中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_____的性质。
②工业上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纯碱。请写出检验纯碱中CO3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生成氧气,请写出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分)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请简述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都属于__________反应。(5分)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浅红色,实验中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
。(2分)
(5)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氢气。你认为制取较纯净的氢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
。(2分)
三、推断题
21.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
;B是
;C是
;D是
。
22.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是红色固体单质,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③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F气体制取与性质的组合装置。打开活塞K,很快看到F装置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
(2)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_____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MnO2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打开活塞K后,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装置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4.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同时得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___。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
②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__。
五、计算题
25.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多次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某学习小组采集了当地山石样品(主要成分是
CaCO3)20
g,将样品放入质量为80g的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称量一次,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高温不分解)。
称量的次数
1
2
3
4
5
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g
99.2
97.8
96.4
95.6
95.6
(1)第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反应生成的
CO2
的质量为______g;
(3)求山石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26.用坩埚钳夹住一块质量为12g的大理石,放在酒精喷灯上高温灼烧片刻后,大理石表面变白、疏松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基本应类型是
;将灼烧后的大理石称量后发现质量仅为7.6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为
g;若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可以得到白色沉淀多少克?
若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灼热炭粉中,可以得到一氧化碳多少摩尔?(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C
6.B
7.C
8.B
9.C
10.B
11.C
12.B
13.B
14.A
15.C
16.导热性好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或还原性
制造超级电容器、改性塑料、高能量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防弹衣、飞机材料、用来制造太空电梯缆线等
17.水分子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不断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18.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隔绝氧气;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答案即可)
19.
(1)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取少量纯碱,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若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
(2)2H2O2===2H2O+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0.(1)①酒精灯②水槽
(2)先连接仪器,再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3)AD或AE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4)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5)B
E
21.A.O2B.S
C.SO2D.CO2
22.CuO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2H2O2H2↑+O2↑
2Cu+O22CuO
23.试管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催化作用
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a
24.SiO2+2CSi+2CO↑
分馏(或蒸馏)
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
在该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SiHCl3+H2Si+3HCl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25.4
4.4
50%
26.CaCO3CaO+CO2↑;分解反应;4.4g;
可以得到白色沉淀是10g;可以得到一氧化碳0.2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