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10 06:59:39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
0月质量检测·地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能在地球上观测到金星
的两个位置;乙位置在清晨能观测

星”;丁位置在傍晚
B金星与地球均属于类地行星,有固态表面和大气;金星因距太阳近而温度过
全球均在6
在伦敦
是22小时,其
在伦敦
分,因此乙地位
点,当地时间是8点30分

6点,当地时间是8点30分,其昼长是
夜长是

的夜长
据等压线分
判断
和堪察加半岛均吹东北风,库页
压线密度大于堪察加半岛,水平气压梯
气候全年受盔行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南极洲
洲没有分布;气候特点是
暖夏凉,降水较多
匀;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均具有相同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候受副热
和盛行西风交替控
海气候
2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说
球,因此最可能是位
丙气候受副热带
信风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自然景观以
附近有秘鲁寒流,形成秘鲁渔场
部,分布有北海道渔场
图中的Q洋流是本格拉寒流,对沿
减湿作
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扩展
流是墨
哥湾暖流,流经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一般不会岀现海冰
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本相等,约为430
实际上地表水下渗过程
壤及植物会吸收一部分水分,因此
流量不能等于下渗
径流可能还有地下水的
斯特地区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沿裂隙大量下渗,形成
地表水缺
地区,地表水下渗严重而使地表水资源缺乏,形成严重的旱灾
C?河口附近沿海的白色沙漠是亚马孙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形成大面积沙质海岸,降水较少季节时出
活动强度主要与风力、地表性状有关;据图可知,2~4月降水较少,地表干燥,且信风较强
动最活跃
动频繁
破坏作用最大,导致其破坏程度最
只有
震级;丁
震源较远;海拔高不是其破坏程
侧雪线夏季位置较
据海拔每上升1千
降约6℃计算,吐鲁番市7月气温
线应位于海
20.D天山的北坡为西凤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因此北坡的自然带比南坡更
21.A根据表
球,因此该山地应该位于安第斯山脉
米处冬季降水较多
说明能受到西风和副热带
交替
响。从表中资料
算该山地
麓地带
均气温31℃左右,降水
温13℃左
麓地带应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的过
渡区
洲大陆面积广阔,轮廓完整,地形较为平坦;赤道穿越
候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影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岸几内亚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
林气候;北部内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东北信风交替影响形成热带草原
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丰富对流雨;夏季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受地形阻挡、气流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
暖流的增湿作用明显。(6分
层向两侧逐渐变新,地
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受
层破碎;经过长期风化及流水侵蚀作
R—丙段公路经过的地形坡度很大
脊相间分布;为减小公路坡度,减少安全隐

线平行
流谷地分布,地形平坦线路平直,工程量
分)南岸河流支流较少,聚落较少,可节省建设投资
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裂隙;极强的太阳辐射使冰
度升高,冰川的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末端被分割成
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速度快;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
速度快。(4
3)全球气候变暖;青藏
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冰川消融加速。(6分
水资源增加,生物生存条件改善;改善青藏高原
环境;河流径流量増大,导致泥石流
洪涝等自然灾害2020~2021学年高三1
0月质量检测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4月28日,以“长庚星”姿态现身的金星达到了全年最亮,在西南方天空熠熠生辉,亮如明灯,异常醒目。右图示意太阳系部分星球运行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A月28日傍晚“长庚星”——金星达到全年的最亮
时,其位置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金星与地球同属类地行星,但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质量小,没有大气B.温度高,没有液态水
C.没有固态地面和土壤D.无昼夜交替现象
下图示意地球上两个不同纬度地点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时间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甲地
A.出现极昼现象
B.昼短夜长
C.纬度比乙地高
D.位于乙地东南
4.6月22日乙地日出时的地方时大约是
A.
0:00
B.
3:
30
C.
6:00
D.
8:30
下图示意太平洋北部的局部地区某月某时的气压(单位:hPa)分布及天气状况。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图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6.此时,吹强劲东北风的地区是
A.本州岛
B.北海道岛c.库页岛
D.堪察加半岛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种不同气候全年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状况。据此完成7~9题。
7.甲气候类型
A.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B.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冬季冷夏季热,降水变率大
D.地带性植被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同
8.乙气候类型最可能位于
A.开普敦
B.巴塞罗那
C.旧金山
D.堪培拉
9.丙气候分布地区
A.降水稀少,没有河流分布
B.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
c.天然植被叶片为常绿阔叶
D.气温年变化大日变化小
下图示意地球上30°和40°纬线圈上的海陆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世界著名两大渔场分别分布在图中
A.
P.R附近
B.S、F附近
C.T、K附近
D.M、H附近
11.图中Q、H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是
A.Q使船舶航行速度减慢
B.H利于加快海冰融化
c.Q使热带沙漠向低纬扩展
D.H利于热带雨林形成
下图示意我国某喀斯特地貌区一定范围内的水循环部分环节水量统计,该区域年降水量约l
400
mm,其年总径流量约为860
mm。读图完成12~14题。
12.材料反映出该区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A.下渗量等于地下径流量
B.蒸发量小于540
mm
c.降水量一蒸发量十径流量
D.地表径流远大于430
mm
13.该区域地下径流非常丰富的原因是
A.地表水的渗漏量大
B.断层产生大量地下水补给
c.防止地面沉降回灌地下水
D.为保护地下水而禁止开采
14.该区域
A.径流总量少,水土流失轻
B.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c.夏、秋季常出现沙尘天气
D.冬、春季常出现严重旱灾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气候资料统计。亚马孙河河口沿海的部分地区,有时出现白色沙漠,其中还分布有一些小沙丘。据此完成15~16题。
15.亚马孙河河口沿海附近的白色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及强沙尘暴沉积
B.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C.河流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
D.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16.亚马孙河河口沿海白色沙漠中,沙丘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是
A.2~4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
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
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
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一东南走向
18.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
B.距离震源近
C.海拔高
D.地处断层带
天山山脉的东段在我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
700千米,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端的最高峰。下图示意博格达峰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地形剖面图及吐鲁番市夏季气温统计表。据此完成19~20题。
19.博格达峰东南侧雪线海拔大约为
A.3
500米
B.3
800米
C.4
100米
D.4
800米
20.博格达峰北坡的自然带比南坡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差比南坡大
B.光照、热量更丰富
C.天池提供丰富水源
D.降水量比南坡更多
下表示意某山地不同地点的气候统计。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山地位于
A.安第斯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22.该山地西坡山麓地带属于
A.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
B.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区
D.地中海气候向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区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沿岸有10余个国家。下图示意几内亚湾西部沿岸部分地区。
(l)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非洲气候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6分)
(2)判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并说明成因。(6分)
(3)图中R城市是图示区域降水最多的地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地质构造是地形形成的基础条件,外力作用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等高线及聚落分布。经实地调查发现龙山和虎山之间的岩层年龄以凉水河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变新。为方便山区居民出行,政府欲建一条起点在丁处并沿凉水河南岸延伸的高速公路。
(l)推测凉水河谷地的形成原因。(6分)
(2)说明乙、丙村之间的公路R-丙路段非常弯曲的原因。(6分)
(3)说明该高速公路布局方案的合理性。(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青藏高原是全球高山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发育形态多姿的冰塔林,冰塔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或金字塔,东段南坡却没有冰塔林分布。据统计,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幅度达15%。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分布(图甲)和冰塔林景观(图乙)。
(1)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的冰塔林的发育过程。(4分)
(2)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没有冰塔林分布的原因。(4分)
(3)从气温角度分析近30年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6分)
(4)指出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初期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