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13张ppt)+教案+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13张ppt)+教案+测试(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0 12:35:56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评测练习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梳理全词,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
3.学习品析,感受诗词包含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诵读本词,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2.感受诗词包含的情感。
【新手试笔】
一、我语展苏轼:
要求:针对你了解的苏轼的身份、地位、经历及思想写一段话,来展现你心目中的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积累:划线字注音
公瑾(??)纶(??)巾?强虏(??)华(??)发
酹(??)
淘(

3、诗词重点内容理解:
1、
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形象?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有作者自身与周瑜之比,根据下表的内容分析比较一下,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练习】
一、理解默写
1.既起到点题作用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写周瑜从容儒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表达词人旷达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链接高考----拓展练习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从内容上看属于________诗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3.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3张PPT)
我语展苏轼
要求:针对你了解的苏轼的生平经历及思想写一段话,来展现你心目中的苏轼。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全词基本内容。
2、学习品析,怀古词怀古伤今的手法。
3、吟咏成诵,记忆全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激情朗读
依据本词内容,用原文填空:
词人________伫立于____________,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苏轼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公瑾当年……强虏灰飞烟灭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伤今)
——链接高考
感慨身世,观照自我: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理解默写
1.既起到点题作用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写周瑜从容儒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表达词人旷达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链接高考----拓展练习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从内容上看属于________。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3.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针对你了解中的苏轼(生平、经历、思想、影响)写一段话来展现你心目中的苏轼。
【相关知识链接】:知人论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讥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欣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整体感知,梳理全词的基本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怀古诗“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多角色、多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全词,梳理全词的基本内容。
学习品析,怀古词“怀古伤今”的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
—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古人游览大山名川,往往有所感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留下了许多名篇。一代文豪苏轼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有感而发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由此导入。(用三色笔分别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全词基本内容。
2、学习品析,怀古词怀古伤今的手法。
3、吟咏成诵,记忆全词。
三、解题
1、学生解说标题
明确:念奴娇——词牌;赤壁——地点;怀古——词的类型
解说作者
让学生展现课前准备的片段
“我心目中的苏轼”(提名2-3人诵读)
四、文本研读
1、诵读全词
大家说得非常好,从不同的角度解说了苏轼,让我们带着对苏轼的那份敬畏,来诵读全词。
(方式:同桌对读,推荐优秀者;优秀代表展示诵读;全班齐读)
2、梳理全词
通过诵读,学生对全词有了初步的感知,下面通过一个题目来帮助同学们梳理全词。
依据本词内容,用原文填空:
词人________伫立于____________,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明确答案:苏轼
三国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公瑾当年……强虏灰飞烟灭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下阙内容分析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得知:词的上阕写的是赤壁,是赤壁之景,是立于三国周郎赤壁所见之景。词的下阕写的是怀古,是怀古之情,是见到赤壁之景所生怀古之情。
五、重点剖析
1、重点解读本词下阕
理解本词,重点在于理解“怀古”二字。
(预设学生活动,八人小组讨论,
10分钟)
此时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参与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部分命题,你就本词下阕怀古部分设置一个题目,你怎样设置?(这一题目是你极想解决,又代表你解读深度的问题)
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自己小组的问题。
师对问题作汇总,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
2、预设问题指向
(1)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情节?
(3)三国时期有那么多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4)写周瑜的目的何在?
(5)最后一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预设问题答案参考
⑴首先捕捉词中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参考:小乔初嫁了
——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被周瑜给消灭了)
总结: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三国时期有那么多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总结:英雄惜英雄,如苏轼说:“知音如周瑜”。英雄相对比,一为赤壁的胜利者;一为赤壁的失意者。其他人物未能有这种功效。
写周瑜的目的意在抒发自己的情感。
连接高考:词中怀古伤今的手法
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3)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
——
多情
多情
——
多愁善感
愁什么
——
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
惆怅失意
(4)最后一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相关链接: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总结:苏轼是一个人:所以他有人的七情六欲,在他不断遭受打击时会有沮丧,有抱怨,有消极的情绪。
苏轼又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是“谪仙”,他非常人,所以他不允许自己沉迷于消极,一蹶不振,而是感慨人生之事如过眼云烟,举起酒杯,邀空中明月洒向江中,让明月为他作证:“我苏轼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六、课堂小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带着你的理解诵读全词,以达背诵。
附板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上阙:写景(赤壁)
下阕:怀古(自身)
周瑜:叱咤风云
自身:失意但不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