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基础巩固练
1.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三国以前,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但也出现过几次短期的统一。下列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曹魏
②前秦
③西晋
④北魏
A.①
B.①③
C.②
D.③
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是(
)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北魏
4.“魏王下诏,以为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
或重复,皆改之。”该诏令体现的是(
)
A.改汉姓
B.说汉语
C.联汉姻
D.学汉礼
5.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鲜卑改汉姓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6.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7.(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阳平公融言于坚曰:“…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
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材料二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1)材料一中“秦王坚”指的是谁?他征兵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的成语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结合材料一试说明“秦兵大败”的原因有哪些?
能力提升练
8.(2020广东万山测试)淝水之战对东晋来说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此战的影响是(
)
A.东晋统一了全国
B.东晋收复了北方
C.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东晋因国力消耗过大而亡国
9.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
A.魏主希望迁都平城
B.魏主希望以文治理天下
C.魏主希望迁都洛阳
D.魏主希望以武治理天下
11.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穿着汉族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拓跋宏改名为元宏
12.《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人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汉人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13.(2019玉林)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4.“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材料反映北魏的汉化改革的作用是(
)
A.促进隋朝统一
B.促进民族交融
C.促进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
D.促进北方分裂
15.(2020山东威海期末)下列选项中能起到促进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作用的是(
)
①各民族杂居相处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④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魏晋以来北方地区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混居杂处,互相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原姓氏
新姓氏
拓跋
元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材料三
孝文帝带头娶汉族大臣李冲的女儿做皇妃,他的女儿也嫁给汉族地主。他又让几个弟弟
娶汉族女子为妻。
材料四
公元494年,孝文帝对陆睿说: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
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
见多闻。
材料五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五的图片,反映了魏晋以来黄河流域怎样的社会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所示现象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
核心素养练
17.(史料实证)“(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
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
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18.(历史解释)如图是北魏广陵惠王元羽的墓志铭。他拥护哥哥北魏孝文帝迁都成功,得到哥哥的称赞。下列姓氏中,属于他的鲜卑姓氏的是(
)
A.拔拔氏
B.拓跋氏
C.贺兰氏
D.独孤氏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练]
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与东晋发生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C
结合所学可知,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都统一过黄河流域,但是少数民族政权是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故选C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时统治南方的是南朝宋,之后更替为齐。故D正确。
3.A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4.A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宜改姓元氏”可判断该诏令体现的是改汉姓。
5.D
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鲜卑改汉姓、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汉人胡服,胡人汉服显然不属于“经济生活”的范畴。
6.A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无论是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还是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都体现了古代民族交融,所以A项符合题意。
7.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朝臣皆不欲坚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坚”是指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兵役的目的是灭亡东晋,统一全国,据此回答第(1)问。概括材料二中“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可以获知成语“风声鹤唳”,据此回答第(2)问。第(3)问材料一反映了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发动与东晋的战争,材料二反映了前秦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的情景,因而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前秦失败的原因,从前秦和东晋两个角度去分析,答案符合史实即可。
答案:(1)人物:前秦皇帝苻坚。目的: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
(2)风声鹤唳。
(3)关系:因果关系。原因:①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
②苻坚自恃兵多势强,骄傲自大;③前秦军队指挥不当,策略不对;
④东晋团结一致,指挥得当等。
[能力提升练]
8.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对东晋来说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前秦来说是灭顶之灾,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9.C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而东晋获得了有利的稳定时机。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10.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强调了平城作为都城的不合理,所以要大规模迁都,一统中原,因此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孝文帝希望迁都洛阳,故选C
11.B
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B错。
12.C
“孝文帝要求本族人改穿汉服”“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说明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13.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当时民族大交融的历史趋势,最终取得了改革的成功。故选D
14.B
由材料“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汉化改革推动民族大交融。
故选B
15.D
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是“促进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依据所学知识对题干中四种历史现象一一辨析可知全都符合题意。
16.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第(2)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第(3)问据材料五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内容反映了魏晋以来黄河流域民族交融的社会现象。第(4)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2)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巩固北魏政权。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民族交融。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练]
17.A
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都体现了魏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综合分析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
18.B
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之一是改汉姓,把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所以北魏广陵惠王元羽的鲜卑姓氏是拓跋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